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格式怎么样?( 六 )


南部建筑东自胜瀛楼起 , 有流碧榭、双桥、白鹤亭、同乐亭、傅山书画馆、三圣祠、真趣亭、分水堰、张郎塔、曲桥、洗耳洞、不系舟、难老泉亭、水母楼、台骀庙、公输子祠等 。这组建筑既有楼台耸峙、亭桥点缀 , 又有泉水穿流、风光绮丽 , 颇具园林特点和诗情画意 。南向又有王玉祠、晋溪书院、董寿平美术馆、奉圣寺、留山园等 。祠内整体布局疏密有致 , 严谨得体 , 既有寺观院落之特点 , 亦富皇室宫苑之韵致 , 恢弘壮阔 , 独具匠心 。
祠内规模最大且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的圣母殿 , 它建于石构台基之上 , 面阔七间 , 进深六间 , 重檐歇山顶 , 四周围廊 , 前廊进深达两间 , 廊下宽敞 , 乃唐、宋建筑中所独有 。在我国同存古建实物中 , 殿周围的前廊进深达两间者 , 此乃最早的一个实例 。前廊柱上雕饰木质蟠龙8条 , 蜿蜒自如 , 盘屈有力 , 系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原物 。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际石雕塔门和神龛上 , 在国内古代建筑已知的木构实物中 , 以此最古 。
殿内有彩塑43尊 , 其中圣母像1尊 , 宦官像5尊 , 身穿男服的女官像4尊 , 侍女像33尊 。除神翕内的2尊小像为明代补塑外 , 余皆宋代原作 。这些塑像的排列形式突破了寺观塑像排列的固有规制 , 创造了真正的世俗生活场面 , 是宋代宫廷生活及其森严等级制度的真实写照 , 且造型生动 , 活灵活现 , 是宋人审美情趣的最高反映和体现 , 堪称神品 , 海内外均极罕见 。殿前的鱼沼飞梁之建筑结构呈宋代特点 , 沼内石柱具北魏遗风 , 乃宋天圣年间原物 。鱼沼飞梁实际上就是架设在鱼沼上造型如大鸟展翅的十字形桥梁 , 这种造型优美、形制奇特的十字形桥式虽然在古籍中早有记载 , 古画中偶有所见 , 但国内现存实物仅此一例 , 确是“海内独有 , 举世无双” , 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极有价值 。飞梁之前有献殿 , 虽规模不大 , 却是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原构 。
我国的庙宇建筑设祭亭、享亭、献亭、享堂、享殿、献殿等祭礼性建筑物者虽然屡见不鲜 , 十分普遍 , 但大多乃明、清所建 , 金代木结构献殿则只有晋祠所独有 , 故尤显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