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大班教案如何写?( 二 )


活动过程:
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二、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
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 。这两种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 。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
三、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
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
四、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
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
3.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 。尝试的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就会越成功 。
五、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
师: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各种各样的饮料中有它、医生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员灭火要用到它……)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 。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的玩具 。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的 。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 。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现象只是活动的载体,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活动诣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