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选择》读后感怎么写?( 四 )


2)对方胜了你,你按对方的想法来,那怎么保证对方的想法是周全的呢?想法和1)一样,不再废话 。
3)你和对方都退一步,以互相妥协来达到共识,以求融洽,中国人的古话里被用烂掉的“以和为贵”,其实在我看来并非双赢,而是双输,因为都妥协了,有妥协就有放弃,放弃掉原本自己希望达到的目的 。
以上的三种情况就是我之前所谈到的思维误区,只想到三种情况的思维误区 。这种思维误区导致的结果便是在处理问题时,无法达到双赢 。那么如何才能双赢,便不得不把本书中作者提到“第三选择”搬上文来 。
什么是第三选择?简单定义就是,不是第一选择,也不是第二选择,更不是“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选择”,而是除了这些选择外的别的选择 。具体定义是,除了以上选择之外,是否还存在既可以满足你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别人需求的选择 。
那么,要想达到第三选择,你需要做些什么呢?本书作者认为需要经历四个步骤,下面我来解释下 。
1)看到自己 。简单来说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这让自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动机 。
2)看到对方 。简单来说就是,知道别人要什么 。不知道别人的底线在哪,就找不到打开别人心门的突破口 。
3)找到对方 。看到对方的需求后,还得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为什么有这些需求,以及以对方角度来考虑这些需求存在的合理性 。
4)协同 。前三步其实是为第四步打基础的,因为只有在双方同意协同的情况下,才能有找到第三选择的可能性 。协同这一步至关重要,而要达成协同,还必须完成四个步骤,分别是:第一步,双方要有协同的意愿 。当两方为了一件事争执不休的时候,如何才能让双方有协同的意愿呢,这得有一方以一种提问的方式问对方是否愿意一起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此时获得协同意愿的可能性会变大 。第二步,双方要界定更好的标准是什么?第三步,基于第二步的标准将能想到的方案罗列出来,在未找到最好的方案之前,不对彼此的方案进行评价,这一点有点类似头脑风暴进行时不对别人的想法评价 。第四步,从罗列的方案中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其实第四步给我的感受是,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相对来说最好的`方案 。
本书讲的第三选择其实就是一种协同,一种双赢 。在协同之前要做的三步,第一步:看到自己;第二步:看到别人;第三步:找到别人 。在促成协同的过程中要做四步,第一步:以提问的方式让对方愿意协同;第二步:界定更好的标准;第三步:罗列解决方案,注意点是不评论 。第四步:找出相对较好的解决方案 。这便是本书的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