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格式怎么样?( 二 )


我读了这本书,觉得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真是天壤之别,我的生活很快乐,而阿廖沙每二三天都要被打一顿 。打得皮开肉绽、叫苦连天 。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时光呢?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格式怎么样?


从五年级就开始读的一本书,那时的我还很肤浅,并不理解其中的道理和作者所倾诉的感受,不知道如和开始,如何去读 。从而觉得无味,便丢掷一边罢了 。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格式怎么样?】直到初中时才再次拿起了这本书,想探出往日弃去的故事 。这时,当我再次翻看这本书时,便再也无法自拔了 。
似乎有一种魔力,语言深奥却又想让人探究,故事构思巧妙而耐人寻味,在作者的言语里我想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那些肮脏污秽的事物表达的彻骨的憎恨,以至于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感受到俄国地下阶级社会的昏暗,我感受到阿缪莎对俄国地下社会的讽刺和嘲笑,感受到阿缪莎内心的惶恐和不安,感受到阿缪莎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而其中最让我欣赏的是阿缪莎对书的痴狂与热爱,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无尽的透漏着阿缪莎对书灼热和澎湃的内心,书,似乎已经成为他的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在那样的生活里,书,成为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
合上这本书的煞那间,我在想,如果一个人可以对书到达如此痴迷的境界,那他的一生将多么的辉煌 。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格式怎么样?


“我扑在书上,就像是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 。高尔基在生活中也是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书,这在他所著的《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一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书充实了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 。阿廖沙的童年十分悲惨,外祖父是一家之主,脾气暴躁;两个舅舅总为分家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家庭中的生活给他那幼小的心灵笼罩上了阴影 。外祖父心情好时,会教他读书识字 。从此,阿廖沙爱上了读书,他以书来缓解生活中的痛苦 。书给了阿廖沙的心里种下了文学的种子,让它渐渐地发芽,成长 。在我的童年,爸爸妈妈给我买了许多书,我一本本的翻看,渐渐的我也爱上了书,爱上了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故事 。
书照亮了阿廖沙前方的路 。在母亲离世,外祖父与外祖母分居后,阿廖沙走上了“在人间”的曲折道路 。他做过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盘子,当过运货工,做过铁路工人、面包师,售货员......但是命运的坎坷和艰辛没有打倒阿廖沙,他从书中获取力量,他比童年时代更爱读书,更珍惜书了 。他在一处有钱人家打工,一天,他在打扫卫生时偶然发现了许多书 。从此,他每天趁打工的间隙和深夜休息时偷偷看书 。因为怕浪费灯油被主人发现,他只能把主人点剩的灯油做成蜡烛看书 。可是这种灯熏得人眼睛难受,又痛又涩 。可就是在那种艰难的条件下,阿廖沙把主人家的所有藏书都看完了 。是什么力量支撑他读完所有的书呢?是他那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废寝忘食的学习毅力 。他常常感慨道,读书是多么幸福啊!与他相比,我学习的毅力还有很大的不足,特别是在家学习的自觉性还远远不够 。比如上个周末早上,太阳都照屁股了,爸爸喊、妈妈叫半天后,我才懒懒散散地起来 。好不容易坐下来了,没一会我就像屁股扎了根针似得,就起来找文具、喝开水 。十分钟不到,就要出去上个厕所,顺便看看爸爸买了什么菜,中午做什么好吃的 。课文背着背着,大脑就开始间隙性的短路,发发呆、愣愣神,或者神游千里之外 。中间休息时,面对妈妈的催促,我反而不以为然,还不急不慢的发牢骚、顶个嘴 。结果,大半个上午的时间就不知不觉中从我的指尖滑过了,而我计划的学习才完成了一小半 。现在想想阿廖沙,我现在的学习条件是多么美好,我是不是应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自觉?是不是应该少一些慵懒,多一些勤勉?是不是应该从被动的“要我学习”向主动的“我要学习”转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