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故事|歇后语故事

歇后语故事(歇后语故事)淘趣杂记2019-07-08 00:01:05
1、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
形容人什么也不知道,一点也不懂 。
讲到这个歇后语,有个故事:
说一地主有一独生子,读书很笨 。地主给这儿子请了好多老师都没啥效果 。
一次,他花大价钱从外地请来一名师教他儿子 。
然,其子好吃好玩,根本不读书,惹得那名师很生气 。
一天,地主问名师:“我儿子最近读书有长进否?”
名师答:“七窍通了六巧 。”
地主听后,以为儿子大有进步,高兴得不得了,逢人就讲 。
歇后语故事|歇后语故事


听了的人大都背后嘲笑地主 。
他一邻居看不去了,就对地主说:“七窍通了六窍,这叫一窍不通 。人家是在说你儿子什么都不懂,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啊 。”
地主目瞪口呆 。
2、鳄鱼的眼泪—百思特网—假
传说鳄鱼进食猎物时都要流泪表示同情 。指虚伪做作,没有真实性 。
关于鳄鱼的眼泪,我在知网上去查看了一些相关资料,发现那是因为鳄鱼的“盐腺”恰巧长在眼睛旁 。
歇后语故事|歇后语故事


而“盐腺”是干嘛的呢?
“盐腺”咱可以简单理解它是一种能帮助动物排除体内多余盐分的外分泌结构 。
生活在海边和海中的一些动物盐腺会比较发达 。
因为它们的食物中盐分很高,所以需要通过盐腺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以保持体液的渗透平衡 。
而每当腺体活动时,残暴的鳄鱼就像在流着痛苦的眼泪 。
3、城隍娘娘有喜——怀鬼胎
城隍本指护城河 。后城隍亦指守护城池之神,是冥界的地方官,古代传说中主管某城,手下有小鬼 。城隍娘娘即城隍的妻子 。
歇后语故事|歇后语故事


这歇后语本指城隍娘娘怀上小鬼,后指心里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
4、半夜敲钟——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这个词语,应该大都有点印象是来源楚庄王的一段故事 。(因为好像是中学课本里的篇目)
故事源自《韩非子喻老》中的一段: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
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子释之,不谷知之矣 。”
处半年,乃自听政 。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 。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 。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
歇后语故事|歇后语故事


意思是“楚庄王统朝三年,不发布政令,不治理朝政 。
其右司马隐晦的对楚庄王说:“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 。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 。你放心,我知道了 。”
经过半年,楚庄王就亲自听取朝政,废的废,启用的启,杀的杀,该提拔的提拔,大力整治国家 。带兵讨伐齐国,在徐州大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汇合诸侯,终于使楚国称霸天下 。庄王不因为小事而妨碍好事,所以能有好的名声;没有过早显露,故此能有好的功绩 。所以说:“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远 。”
而半夜敲钟,夜深人静时,一声钟鸣足以惊人,虽本意如此,但引申义同楚庄王之故事 。
5、长袍马褂瓜皮帽——一老一套
用来指陈旧的一套,多形容没有改变的习俗或工作方法 。
这个故事要追溯到17世纪,清兵攻下江南以后,朝廷发布命令推行剃发令和易服令,要求汉人穿百思特网满服,统一着长袍、马褂 。以此,穿长袍马褂、带瓜皮帽成了清朝典型的服饰装扮 。
到清朝被推翻后,中华民族的服饰更新,新时代,传统的长袍马褂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代 。但是还有很多守旧的人百思特网,仍然穿着长袍、马褂 。而这些守旧人物一般被称作“老夫子” 。
歇后语故事|歇后语故事


6、割肉自啖[dn]——得不偿失
说齐国有两个勇士,一日偶然遇见,两人可能相谈甚欢吧,就异口同声地提议说,相见机会难得,要不去喝几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