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亮为意象写愁的诗句,要30句,要快!

在古诗中,一些字眼是含着固定的意象的,“月”便是如此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白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里面的“秋月”描写不同凡响 。诗歌中共有五次写到“月” 。开篇诗歌就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句来渲染饯别的悲惨 。在枫叶飘飞、荻花凋零、凉风瑟瑟的深秋时节,作者和朋友饮酒作别 。月色朦胧,醉意朦胧,一轮昏黄的月亮浸泡在江水里,仿佛是泪眼,又像月会随水流去 。这里的月,起到渲染烘托诗人感情的作用,而且还为下文写“忽闻水上琵琶声”的惊喜埋下伏笔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使白居易和他的朋友们陶醉 。一曲琵琶声息之后,人们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里,声已息而意未尽,甚至连水面都无波痕,皎洁的秋月烘托了四周的寂静,表达了听众如痴如醉的情感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秋月春风”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浓缩了琵琶女卖唱人生 。感慨幸福人生的短暂,写人的老去、失宠,衬托寂寞与孤独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写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后的生活场景,用月来衬托人的孤独、凄苦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作者听了琵琶女的苦诉之后,因同病相怜而自叙身世 。这两句诗实际是白居易悲惨孤独苦闷生活的真实写照 。由于白居易屡受排挤,被贬官异地,人生旅途上无丝毫快乐可言,再加上忧国忧民,心情自然沉重,怎么还有闲情雅意来沐浴春光,观赏明月呢?美好的场景,孤独的场面,反衬人的寂寞 。古诗中的“月”含着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 。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 。比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 。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 。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展示广阔情怀 。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 。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明月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表现空间之美 。古人何以对“月”情有独钟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是一样的,因此认为月可以超越空间,正所谓“天涯共此时” 。所以无论是浪漫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诗人,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诗还是词,都喜欢借月托情 。面对同一轮明月,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有感叹世事多艰、光阴易逝的;有排解怀才不遇、慨叹宦海沉浮的;更有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参考资料: 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2329_1.html
关于有月亮意象的诗 以下都是有月亮意象的近体诗:1《月夜》 【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