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精英相会的古诗词有哪些?( 五 )


其中有六安的才子、举人左履宽,负责教她古文、诗词;考古专家朱谟钦,是吴昌硕的弟子,负责教充和书法 。
张充和天资聪颖,悟性甚高,4岁会背诗,6岁识字,如是10年,闭门苦读《史记》、《汉书》、《左传》、《诗经》等典籍 。
充和一直铭感这两位恩师为她奠定了国学的功底 。
识修为充和精心构筑一个固定的课堂,也无意间为她开辟了第二课堂 。
她的信仰无意中给了充和哲理、禅意和悲悯,或者说是一种修行 。
充和十七岁那年春天,一生行善的识修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
合肥九门巷张公馆一草一木,每个细节都深深印刻在充和记忆中 。
识修的离世,张公馆突然空了,那些原本由充和与叔祖母识修点滴积累的人间填充突然坍塌了 。
充和将离开这里,回到久违的苏州九如巷的“家” 。
识修留给充和的不仅有不菲的家产,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她童年的人格以及对旧学、旧物的执念,童年的影响在充和这里,可以说奠定了她人生的底色,是抹不去的修养 。
第二位贵人:昆曲老师沈传芷 1930年,叔祖母识修去世后的那年冬天,充和回到苏州九如巷,就读父亲张冀牖创办的乐益女中 。
父亲是个新派教育家,他创办的乐益女中开设昆曲、美术、戏剧、花木、烹饪等新式课程,培养孩子们昆曲爱好,也鼓励孩子们走出去,接受更多新学 。
父亲张冀牖和继母韦均一都是痴迷的曲友,不仅把昆曲课开到乐益女中,同时请来“传”字辈中的佼佼者沈传芷、张传芳等来教学 。
后来充和主要跟沈传芷学习昆曲,沈传芷得承家学,祖父、伯父、父亲、叔叔都是苏州昆曲名角,沈传芷面向清润、温文尔雅,唱腔清脆、嗓音和润,善工正旦,一度在上海滩活跃,后辗转京津等地传授昆曲 。
充和一生遇名师无数,除了童年时期诗词名师左履宽,书法名师朱谟钦,重庆时又拜书法大家沈尹默为师,此外,主要的老师阵容中有昆曲大家沈传芷、张传芳、赵阿四、李荣生等 。
昆曲,让充和发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一个不同的自己,沉醉其中 。
1940年代张充和昆曲扮相 。
虽然充和多才多...
中国人为什么要祭祖? 为什么要祭祖?这要从中国人的智慧说起 。
有老外曾在网上提问,中国是不是没有信仰?为什么他们不信上帝,也不信真主?反倒崇拜祖先呢?这个问题,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一场讲座中早已说明 。
1 中国人祭祖,祭的是先祖的智慧 。
西方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钻木取火) 面对末日洪水,我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 。
(大禹治水) 如果你们去读一下中国神话,你会觉得他们的故事很不可思议 。
抛开故事情节,找到神话里表现的文化核心,你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最好的选择 。
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愚公移山) 可惜,这样的精神内核,我们的神话里却不存在,我们的神话是听从神的安排 。
每个国家都有太阳神的传说,纵览所有太阳神的神话你会发现,只有中国人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 。
(夸父追日) 当然,最后他累死了——有人笑这个人不自量力,正是证明了中国人的可怕 。
中国的神话里,人们把他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 。
哪怕是太阳,他们依然要把他征服!在另一个故事里,他们把太阳射下来了 。
(后羿射日) 中国人的祖先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 。
“一个女孩被大海淹死了,她化作一只鸟复活,想要把海填平,这就是抗争!” (精卫填海) “一个人因为挑战天帝的神威被砍下了头,可他没死,而是挥舞着斧子继续斗争!” (刑天) 每个文明在初期都是有神论,但唯独中国的文明不畏惧神,我们的祖先从不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神的眷顾,他们只信任自己的抗争与智慧 。
中华几千年来,历经千劫,但从来屹立不到,正是因为他们的先祖不断抗争!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他们自己意识不到,但会像祖先一样坚强 。
所以,中国人不一定会信仰神,但一定会信仰自己的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