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登泰山的诗词( 四 )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
[作者简介]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 。
元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 。
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 。
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 。
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 。
是元代画苑中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 。
他所画家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
墨竹: 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
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
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
一二两句托物取喻 。
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
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 。
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
三、四两句畅述胸怀 。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 。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
郑板桥的简介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 。
他 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
一、读书、教书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
祖籍苏州 。
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 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 。
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郑板桥故居 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 。
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 。
乳母 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
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 。
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 。
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 填词 。
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 。
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 。
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 。
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熟教书 。
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 。
作>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 二、卖画扬州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 。
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 。
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