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三 )


12.人们在犯错误时大脑中的错误相关负电位反馈和Pe反馈的强度(也就是大脑中的电流活动)比得到正确答案时大脑中两种反馈的强度大很多 。第二,具备成长式思维模式的人在犯错时其大脑电流活动强度要比具有僵固式思维模式的人在犯错时大脑电流活动强度大很多 。
13.不完美是任何创新过程和生活中一部分,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害怕失败的文化中 。这种文化过于注重完美,让我们畏首畏尾 。如果你想变得更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摆脱这种文化的束缚、彻底地解放大脑是你唯一的出路 。
14.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他们通过心智模式来对不同观点如何契合在一起进行推演,如果他们的心智模式讲得通,那么他们就达到了认知平衡 。
15.皮亚杰表示学习的过程就是从认知平衡到不平衡最后再平衡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对学习非常重要 。
16.大脑与犯错之间关系的研究告诉我们,犯错其实是一个机遇,所以这些研究成果对数学教师和家长极其重要 。当我们犯错时,我们的大脑就会受到激发而成长,即使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犯错 。犯错是我们学习的最佳时机,也是大脑成长的关键时刻 。
【读后感受】
数学学科是现在学生学习的噩梦,尤其是很多害怕数学的同学后来告诉我,经常做噩梦都是梦见考试时做不出数学 。记得高中时代,很多女同学不敢选物理,作为一个女生的我是个例外,如果数学也实施选科的话,可能很多同学首先会放弃数学 。为什么这样?带着一直以来的疑惑,我拜读了乔·博勒教授的《这才是数学》,有一些收获 。
书上说,据统计40%以上的人不喜欢数学,甚至对数学怀有深深的厌恶和恐惧 。这种情感来源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即老师站在黑板前讲解数学定理及方法,学生则在下面将老师的板书抄下来,再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形成学生只要记住相关知识就能将其掌握的假象,却掩盖了他们数学能力低下的事实 。我们传统教学模式确实都如此,教师大量地教、学生被动地学,依稀记得高中时代,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讲足40分钟,满满的几大黑板的板书,老师口干舌燥,班级同学有些听懂,有些没听懂(也就假装懂) 。作为一位女生,庆幸的是我的数学没有那么糟糕,也算是班级中上水平,我回想我读书时代学数学的乐趣,那就是面对难题,我没有放弃,尝试各种方法去解决,虽然有时候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绞尽脑汁,睡醒、吃饭、洗澡的时候也会在想 。突然脑子一闪,貌似找到了知识"联结点",成功解决,那种喜悦是多么刻骨铭心 。我想,这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成功体验,促使我不放弃学数学 。现在的小学生如果有这样成功的体验,我想他不会不喜欢数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