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杜鹃鸟的诗句有哪些?( 二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柳”与“留”谐音 , 自从诗经“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开始 , 柳在古诗中往往代表惜别、挽留的意象 。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洲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惟见长江天际流 。
远看山有色 , 近听水无声 。
春去花还在 , 人来鸟不惊 。
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 , 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 , 满城尽带黄金甲 。
鸿雁南飞玄鸟归 , 我军北伐迎风吹 。
半月兵阵破胡虏 , 多少好汉去难回 。
描写杜鹃鸟的诗句有哪些?

杜鹃在古代诗歌中有哪些内涵 杜鹃 , 又名子规、杜宇 。
传说蜀中望帝死后化为杜鹃 , 到了春天 , 总要悲啼起来 , 使人听之 心酸 。
生活中杜鹃也惯作悲啼 , 甚至啼出血来 , 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的愁种子” 。
因此杜 鹃作为悲苦愁怨的代表 , 成为中国诗歌传统意象之一 。
“庄生晓梦迷蝴蝶 , 望帝春心托杜鹃” , 李商隐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歌 。
“又闻子规 啼夜月 , 愁空山” , 李白借杜鹃的啼声渲染蜀道之奇险怪异 。
李山甫的“断肠思故国 , 啼血溅 芳枝”抒发故国之思 。
杨万里的“无人打杀杜鹃子 , 雨外飞来头上声”表现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尽管历代诗人词家由杜鹃引起的吟咏颇多 ,  但不同的作家从各自的境遇、 各样的角度 写出的感受又略有不同 。
一、抒写家国之痛 “月解重圆星解聚 , 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 。
”《临江仙》中 , 朱敦儒面对宋室南 渡后 , 小朝廷一味偏安 , 不思恢复失地的现状非常痛心 , 一句“今春还听杜鹃啼”饱含词人无 限悲酸 。
那凄凉悲苦的杜鹃啼声 , 以其在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中所特有的含义 , 宣告了 主人公遭受的又一次打击 , 杜鹃鸟成为痛心国土沦丧、南北亲人不能团聚的代言人 。
文天祥《金陵驿》尾联写道:“从今别却江南路 , 化作啼鹃带血归 。
”自己无法生还故乡 ,  死后一定要化成啼血的杜鹃 , 飞回江南 。
诗人的家国之痛抒发的柔婉含蓄 , 沉挚悲壮 。
真山民《杜鹃花得红字》颔联吟道:“归心千古终难白 , 啼血万山都是红 。
”杜鹃思归啼血 ,  碧血染红满山的杜鹃花 , 不正象征了诗人的家国之恨 , 也是碧血染成 , 永无休止吗?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借杜鹃寄托故国之思:“我见常面拜 , 重是杜鹃魂 。
”汪元量借杜鹃宣泄 亡国之痛:“南人堕泪北人笑 , 臣甫低头拜杜鹃 。
”林景熙听到杜鹃的啼声 , “蜀魂飞绕百鸟 臣 , 夜半一声山竹裂” , 以杜鹃之极怨写尽凄怆的故国之思…… 这些诗词作家不约而同地给杜鹃附着上个人的主观色彩 ,  表现自己的故国之思、 家国之痛 ,  使本已凄清感人的情思愈发沉郁悲凉 , 幽怨邈远 。
二、寄托羁旅之愁 晏几道 在《鹧鸪天》中借杜鹃极写羁旅生活的无奈: 十里楼台倚翠微 , 百花深处杜鹃啼 。
殷勤自与行人语 , 不似流莺取次飞 。
惊梦觉 , 弄晴时 ,  声声只道不如归 。
天涯岂是无归意 , 争奈归期未可期 。
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 , 离家作客的词人 , 听见了杜鹃“不如归去 , 不如归去”的啼叫 , 触 动了思家之念、作客之愁 , 道出了词人对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生活的叹息 。
黄升在《南柯子》的词尾哀叹:“粉痕销淡锦书稀 。
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 。
”羁旅之人听到 子规的劝归之声 , 悲从中来 。
山南山北 , 暮春时节 , 无处不闻子规 , 纵然怕听见 , 也不得不 听见 。
无可顿脱的离恨 , 至曲终仍绵绵无已 。
崔涂在《春夕》的颔联写道:“蝴蝶梦中家万里 , 子规枝上月三更 。
”月光之下 , 子规鸟哀 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 , 想着蝴蝶梦 , 游子的心 , 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 ,  肝肠寸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