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杜鹃鸟的诗句有哪些?( 三 )


读到此 , 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尽洒同情之泪! 杜鹃鸟以其“不如归去 , 不如归去”的劝归之声 , 触动了游子内心深处脆弱的情弦 , 道出了 千百年来游子的共同心声 。
三、渲染春闺之怨 诗词中 , 抒写女子别离之怨的颇多 。
当女主人公处于深闺中 , 听着杜鹃的声声哀啼 , 别离 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相思之惆怅层层袭来 , 景与情和谐统一 , 组成一幅清丽 且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画图 。
在《踏莎行》里 , 宋代词人洪迈描写了一位妇人对丈夫的思念:“杜鹃啼月一声声 , 等闲 又是三春尽 。
”杜鹃啼月不只是创造了一种冷清的氛围 , 更是用“不如归去”的杜鹃声来表现 思妇对行人殷切的期待 。
李重元在《忆王孙》里渲染了一个冷清的环境:“杜宇声声不忍闻 。
欲黄昏 。
雨打梨花深 闭门 。
”一个幽怨的女子 , 在杜鹃声声中 , 消魂黄昏时 , 游荡在千里之外的芳心也不得不深 锁到常日紧闭的心扉中 , 杜鹃负荷了思妇的无穷愁思 。
韦庄的《天仙子》里 , “梦觉云屏依旧空 , 杜鹃声咽隔帘栊” , 女主人公想起那音信久绝的 “玉郎” , 又恨又爱 。
毛文锡的《更漏子》里 , “春夜阑 , 春恨切 , 花外子规啼月” , 思妇切盼 情人归来的心情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
四、宣泄谪居之恨 一些诗人 , 因政治原因“远辞帝京” 。
被贬之地往往山高水阔、地域荒僻、风波险恶 , 加上 政治境遇的难堪 , 诗人往往不胜其悲 , 怨愤横生 。
此时此地 , 听见杜鹃的叫声 , 诗人岂能无 动于衷? 秦观贬谪彬州 , 在斜阳暮里听到杜鹃声声 , 愤然写道:“可堪孤馆闭春寒 , 杜鹃声里斜阳 暮 。
”这不正是词人被贬之后悲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白居易“谪居卧病浔阳城”时 , 埋怨自己的生活 , “其间旦暮闻何物 , 杜鹃啼血猿哀鸣” , 写 尽了由长安贬到九江的谪居之恨 , 凄苦感人 。
王国维《人间词话》里曾说 , “以我观物 ,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 。
杜鹃这 只鸟儿的精灵 , 成为引发愁情的触媒 , 甚至成为这种无形无质的情思的表象 。
它衔着“天地 间的愁种子” , 一路哀鸣 , 一路悲歌 , 飞翔在诗歌的王国里 。
古诗词中代指忧伤的意象有哪些? 古诗词中代指忧伤的意象比较常见有8个:柳;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黄昏;细雨 。
1 , 柳。
"留"的谐音 , 折柳有相留之意 。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 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
"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 , 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
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 , 年年柳色 , 霸陵伤别 。
"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
2 , 梧桐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 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 , 点点滴滴 。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 , 一点芭蕉一点愁 , 三更归梦三更后 。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
3 ,  芭蕉 。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
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 阴满中庭 。
阴满中庭 , 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
4 ,  流水 。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消愁愁更愁 。
人生在世不称意 , 明朝散发弄扁舟 。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 蜀江春水拍山流 。
花红易衰似郎意 , 水流无限似侬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