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似是而非的观点怎么写?

家庭教育中似是而非的观点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发展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中似是而非的观点,希望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中似是而非的观点怎么写?】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都是写给妈妈看的,重点教妈妈们如何教育孩子 。这些文章强调妈妈的重要作用,认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与母亲的性格、素质有关 。不过,也有一些文章认为,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高,甚至有文章夸张地说“1个好父亲等于200个老师”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究竟哪一方教育孩子更好呢?
中国家庭教育类文章所针对的对象多是妈妈,和中国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在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是在外面打拼挣钱的,女人则负责家庭内部的日常事务 。所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带孩子、教孩子是女人的事情 。因此,家长会很少看到孩子父亲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教育孩子的主要是妈妈,家庭教育类的文章自然是面向妈妈,说妈妈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如何重要,然后教妈妈怎么教育孩子 。
也有一些文章注意到女人心理气质的固有特征——安静、感性、情绪波动大,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相对来说,父亲的个性要活泼、大气很多,做事的格调也更高 。比如,父亲可以带孩子开展一些体育运动,促进孩子的体格和大脑发育,增强抵抗力 。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爸爸常陪伴的孩子更聪明,学习成绩往往更好,步入社会后也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 。父亲带大的孩子,更容易养成勇敢、豁达、果断、坚韧等优秀品质 。
分析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解决妈妈教育孩子好还是爸爸教育孩子好的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家庭分工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搞清楚我们希望孩子具有怎样的性别特质 。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男人或者女人 。关于这一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有过专门的论述:一个人如果能够鲜明地具有本身性别的优点,同时还表现出对方性别的优点,那么,他/她将是一个杰出的人 。即,对男性来说,他的身上应该以男性的优点为主,在某种程度上还具备女性的优点;对女性来说,在大部分时间里她表现出女性的温柔和细腻,但是她又能够适时地表现出果敢、刚强等原本属于男性的品质 。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身上能够表现出完美的性别特质,那么,就应该努力让孩子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特质,只是侧重不同而已——男孩以男性特质为主,女孩应以女性特质为主(要是男孩以女性的特质为主或者女孩以男性的特质为主,那将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因此,父亲或者母亲的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 。失去任何一方的教育,家庭教育都是残缺的,孩子的性格也不会健全 。比如,女性方式教养下的孩子容易养成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等个性,男性方式教养下的孩子缺乏阴柔之美 。也许是这个道理,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会出现心理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