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年会主题用的古诗句

火树银花不夜天,金龙醉凤舞除夕 。
辉煌妙语羡不够,情满人间泄天机 。
三春草木如人意 万里河流似利源
去岁曾究千里目 鲲鹏展翅乾坤大 国正华年花烂熳
今年更上一层楼 桃李争春天地宽 人逢盛世寿增添
新春共饮团圆酒 日月有情迎港返 一枝红杏沾春雨
海峡同浇统一花 山川无恙盼台归 两贴春联喷墨香
两岸三通金光道 雪里梅花霜里菊 贺岁红联增喜气
一元复始艳阳天 炉中宝剑火中钢 迎春白李报春和
江山似画莺啼序 山河有幸花争放 新春喜饮丰收酒
岁月如诗蝶恋花 天地无私春又归 佳节乐吟改革诗
淑气千重山水秀 紫笋破冰辞旧岁 白雪纷飞梅吐艳
春光万里画图新 红梅得意闹新春 红霞绮丽岁争荣
莺梭织出添花锦 一腔热血开新宇 人寿年丰歌盛世
燕剪裁来特色春 满面春风步小康 山欢水笑庆新春
小康生活蕊中蜜 绿柳千条征淑气 北国冰封笼大地
大富前程锦上花 红梅万点缀新春 南疆雪化始新春
万里和风吹柳绿 丽日驱寒梅早放 玉树暖迎沧海日
九州春色映桃红 春风送暖柳先舒 珠花光动锦城春
花随春到遍天下 只因一夜春风到 虎踞龙盘雄宇宙
福同岁至满人间 顿教满园瑞草喧 山青水秀壮乾坤
春风轻拂千山绿 风前始觉苍松劲 凤啭高梧迎百福
旭日东升万里红 雪后方知翠柏贞 燕翔华厦乐三春
潇潇春雨润桃李 柳绿栎红新岁月 春风万里山山绿
处处园丁育栋梁 莺歌燕舞艳阳天 旭日一轮处处红
庭前绿竹迎风舞 果熟粮丰呈富岁 大地春风温我宅
座上嘉宾对酒歌 花红柳绿饰新楼 中天日丽到吾家
天地无私千里绿 千秋日月千秋亮 绿柳迎春歌富岁
家门有德万年红 一代风骚一代歌 红梅破雪兆丰年
红日东风常送暖 红纸春联夸美景 风和日丽春常驻
青山绿水总宜人 动人小调唱丰年 人寿年丰福永存
青山不老国增艳 向阳村舍春光媚 全家畅饮丰收酒
碧水长流年更丰 和睦人家幸福多 合府同观彩电屏
点点梅花乐淑气 翠柏苍松皆旧貌 一窗明月一窗竹
声声鸡唱祝平安 红墙碧瓦尽新楼 满室图书满室馨
白粉围墙客疑问 种树栽茶山聚宝 风和日丽花常放
红墙瓦屋燕迷归 放鱼养蟹水藏金 吏正官清民自安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表现主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上古的“在河之洲”唱起“关关雎鸠”的歌谣开始,中国诗人便一发而不可收:从集体的演唱到文人的独自创作,从高高在上的帝王到无名无姓的妇孺,都在用这一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绎、吸取、创新,不仅使诗歌的内容日趋丰富、包罗万象,形式也灵活多样、各尽其长,名人名篇更是层出不穷、叹为观止,为我国的文化史写上了最靓丽的一笔 。
那么诗人是如何在短小、精悍的这一体裁中表情达意的呢?笔者试以“离别”这一主题的诗歌为例,以点带面,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心中的某种情感,远道而来,或觥筹交错,饮酒赋诗;或两情依依,互诉衷肠;或曲水流觞,畅叙幽情;或高山流水,一唱一和 。
然而“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诗歌中表现“离别”主题的名篇佳作似乎远远多于表现相聚的,即使像《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这样的表现文人聚会盛况的传世名篇,也难免发出“死生亦大”“盛宴难再”的感慨 。
究其原因,大概是“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的伤感更能触动诗人脆弱的心弦,更能激发诗人敏感的诗情,也更能让诗人感悟人生的聚少离多、命途多变 。
具体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离别”的情绪的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
一、浓重的环境渲染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即情语 。
”(《人间词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主要特征,在诗歌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
尽管范仲淹说过人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诗人往往是唯心的、主观的,他们认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们认为“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他们认为“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他们认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等等,情感是他们看待事物的主体,一切客观的存在是服务于情感的,所以景物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是作者感情的先行者,是抒发感情的载体 。
古道边的依依杨柳,吹拂着不忍离去的戍子之心;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是汪伦对李白的友谊;客舍外青青的柳色,是王维对朋友的依依惜别;长亭外一声声凄切鸣叫的寒蝉,让柳永的心更添几分惆怅…… 二、细腻的情感刻画 浓重的环境描写只是为了渲染一种气氛,而这类诗歌的主题在于抒发“离别”的情感,离别的情感又体现在不同的细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