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子弟学校|北京学费低的私立小学( 三 )


同心学校开设学前至小学六年级课程 , 招收皮村及周边社区的学生 , 最多时曾有900余人 , 目前为450人左右 。“9月份开学可能会更少一些 , 皮村这边的人少了 。很多家长都不在北京打工了 , 学生自然也跟着回去了 。”沈金花说 。位于北京东北五环外的皮村 , 与首都机场的距离不足10公里 , 由于时常有飞机轰鸣而过 , 皮村的建筑大多不超过四层楼 。皮村原住民约1500人 , 外来务工人员一度超过2万人 。
今年暑假 , 来学校参加暑期托管班或勤工俭学的学生少了很多 。操场上张贴着一张告示 , “40个塑料瓶可换2.5元” 。沈金花说 , “虽然只是几块钱 , 但是孩子们对于自己能够赚钱还是很有成就感 。”
小学四年级的李镜(化名)和哥哥几乎每天来学校 , 他们的母亲在同心女工合作社打工 , 合作社售卖拼接布、布包等手工制品 。李镜经常帮忙清洗旧牛仔裤 , 开学即将升入初二的哥哥经常坐在教室的门槛上 , 就着一把小板凳写暑假作业 。沈金花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李镜的哥哥从同心学校毕业后 , 现就读于皮村的另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新利学校 。
2012年6月 , 金盏乡包括同心学校在内的四所打工子弟学校接到关停通知 , 它们都不具备办学资质 。当时 , 同心学校得到了各界声援 , 崔永元等六位知名人公开致信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仁 , 呼吁保留同心学校 。最终 , 另外三所学校被关停 , 唯有同心学校幸免 。
据沈金花介绍 , 2005年至2006年 , 学校当时的校长专门负责申请办学资质 , 最后由于“具备200米塑胶跑道”等硬件条件不够而未果 。随着2006年北京开始对打工子弟学校收紧管理 , 资质对于同心学校愈加可望不可及即 。在北京 , 如同心学校一样没有资质的打工子弟学校不在少数 。
沈金花表示 , 同心学校不需要家长提交“五证” , 但也无法为孩子提供学籍 。2014年 , 该校有近百名学生返乡办理学籍 , 然后再回到北京继续读书 。
虽然学校侥幸度过2012年的关停风波 。但接下来的几年 , 沈金花的心一直悬着 , “这学期开学不知道下个学期是什么样子” 。由于缺乏资金 , 如果一旦被拆迁 , 很难找到新的安置点 , 因此 , 学校已经在考虑如何转型 。
据沈金花介绍 , 他们曾在2006年尝试开办同心付费店 , 想通过义卖产生盈余 , 更灵活地开展儿童教育 , 但是由于人手紧缺 , 这一模式最终夭折 。沈金花也做过最坏的打算 , 打工子弟学校一旦消失了 , 该怎么办:“只要一个城市的发展仍然需要外来劳动力 , 那么这些劳动力稳定下来后 , 必然有儿童教育的需求 。到那时 , 我们或许可以做一些普惠式儿童教育服务或者做一些公益项目 。”
流动儿童的教育难题
大量流动儿童无法入读城市公办学校 , 从而催生了打工子弟学校 , 其费用低、离务工人员居住地近、入学条件相对灵活等特点 , 满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 。姜雨声认为 , “打工子弟学校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产物 , 我相信它不会存在太久 , 但是它确实为无法进入公立学校的孩子提供了上学的机会 。”
《中国流动儿童教育蓝皮书》数据显示 , 2006年时北京共有300所打工子弟学校 。新公民计划则统计 , 截至2014年 , 北京市有127所打工子弟学校 , 也就是说 , 八年间 , 这类学校的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 。
近年来 , 北京提出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求 , 并多次表态要严控人口规模、增量 , 疏解存量 。2017年3月 , 北京公布了未来15年的城市总体规划 , 计划在2020年后将人口长期控制在2300万以内 。
在今年北京开展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 , 要求拆除违法建筑、进行“开墙打洞”整治、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等 。昌平区、大兴区多所打工子弟学校均位于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地带 , 因此受到波及 。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曾主持了一项研究 , 从2010年开始 , 对北京10个区县的50所打工子弟学校学生进行了持续五年的跟踪调查 , 对象是186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 。结果发现 , 这批学生中升入高中者不足40% , 只有6%进入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