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纳兰容若的词的评价( 五 )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 。
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 。
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 。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
纳兰容若的诗词有多少?代表作是哪些?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
心字已成灰 。

【对纳兰容若的词的评价】

赤枣子 惊晓漏,护春眠 。
格外娇慵只自怜 。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
忆王孙 西风一夜翦芭蕉 。
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 。
读离骚 。
愁似湘江日夜潮 。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深情不寿相见欢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 。
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 。
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 纳兰性德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
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 。
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期里,研究界只关注社会性而忽略艺术性,认为纳兰容若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 。
所以,当代每个选本在评论纳兰词时都要说些“内容单薄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在当代人编的书里,纳兰与纳兰词成了文学史的花边,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抹闲笔 。
这样的观点,在改革开放之后被重新审视,纳兰词的艺术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与重视 。
尤其自1985年值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把纳兰研究推向一个高潮 。
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交流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 。
而对于普通大众,纳兰性德与纳兰词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与喜爱,甚至有人概括为“社会现象”之说 。
纳兰容若悼念亡妻的诗词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是一首为悼念亡妻而作的词,词中不仅表现了他对卢氏的怀念和深沉的爱,而且也流露出他厌弃尘俗的哀伤心绪 。
这首词真实地抒写由悼亡伤逝与离世超尘相交杂而产生的痛切之感 。
)纳兰性德(1655一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康熙朝权臣明珠的长子 。
少聪颖,经史百家无所不窥,尤好填词 。
纳兰词现存三百四十余首,以小令见长,内容多写离情别绪及个人的闲愁哀怨,间有雄浑之作 。
虽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王国维) 。
康熙二十四年患“寒疾”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
有《饮水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