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古诗集句篇( 二 )


光范三书徒尔忙,子公一纸焉所取 。
书生身体纵著翅,飞声未办廷臣右 。
还知气至天地春,花者必花柳必柳 。
中庸末章八引诗,三诗首言士所为 。
衣锦尚絅潜虽伏,屋漏不高天听卑 。
至隐至微至显见,鬼神森列何中欺 。
斗间有气射古剑,石上无根生瑞芝 。
快雨乍晴虹霓起,蛰虫欲振雷霆驰 。
静中根本动中发,暗处精神明处知 。
禊帖昔秘永禅师,不过纸上王羲之 。
御史萧翼百计取,公等乃有胸中奇 。
胸中奇者五色笔,可以补天可活国 。
宗彝作绘衮作火,可但能书梵王译 。
此之所宝玉非石,求而不藏卞和泣 。
良贾韫匵什其袭,藏而不求价倍百 。
公等翰墨今第一,谁云识字不得力 。
借径文艺以致身,勋名政要无心得 。
九万里迅扶摇风,今日朝廷贞观同 。
联翩房杜肩王魏,试人常何草封事 。
5、《题羲之观鹅图》年代: 明 作者: 岳正洛阳天子身衣青,典午横被清谈倾 。
群公各抆新亭泪,诸王独擅江东名 。
王家子弟谁如玉,郎君解坦东床腹 。
内史由来是散阶,右军未必非雌伏 。
鞠花嗅罢倚高秋,眼中怀祖齐蜉蝣 。
痴儿翻据台司榻,羽觞漫作兰亭游 。
填膺豪气弸莫遏,时于行草露棱角 。
能雄百代翰墨场,龙跳天门虎卧阁 。
白鹅修颈西复东,潇洒颇与吾意同 。
风情一点当时目,至今传写画图中 。
王羲之的所有28字的古诗词 王羲之 兰亭序 兰亭序 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
行书法帖 。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
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 。
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 。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
画的作者是阎立本,唐代早期画家,擅长画人物肖像和人物故事画 。
画面有5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 。
画面上,机智而狡猾的萧翼和疑虑为难的辨才和尚,其神态维妙维肖 。
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 。
矮几上,放置着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 。
这幅画不仅记载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实,而且再现了唐代烹茶、饮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过程 。
该画描绘了唐太宗遣萧翼赚兰亭序的史事 。
兰亭序七传到释智永,智永和尚将近百岁才去逝,圆寂前,将兰亭序交给弟子辩才和尚,嘱咐妥善保管 。
辩才把它当做至宝,在方丈屋的梁上,凿了一个大洞,来收藏兰亭序,世人难得见到 。
唐太宗非常喜爱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共搜集二王真迹三千六百件 。
遇有闲暇就和宰相魏征讨论二王书法,魏征说:“右军活着时,最喜欢兰亭序,今天藏在辩才那里 。
”太宗惊奇地说:“真有这回事?我很想立刻把它拿到手 。
”魏征说:“辩才把兰亭序看得比他的脑袋还重要,要想索得,可不那么容易 。
” 太宗下了一道圣旨,召辩才和尚到长安,故意拿假的兰亭序给辩才看,辩才却装糊涂告诉太宗说:“右军写这篇序共三百二十四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