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古诗集句篇( 三 )


只恨王家收藏的真迹,已在乱中失落,今日再也看不到了 。
”太宗没办法,只好留下辩才,秘密派人搜查,结果只得到智永写的真草《千字文》,不久辩才假托有病,又回到永欣寺 。
太宗三番五次派人追问,辩才始终守口如瓶,硬说不知道 。
皇帝一看没办法,就召集大臣商议,宰相房玄龄认为御史萧翼,聪明绝顶,能书会画,嘴巴伶俐,诡计多端,一定能达成任务 。
于是太宗召见萧翼,问他办不办得了这件事 。
萧翼对太宗说:“没有问题,不过请求皇帝给臣三帖二王的真迹,以便见机行事 。
” 萧翼脱下官服,换上青色的长衫,装扮成一个落魄的书生,带着三帖二王的真迹,随着游客,搭船到了浙江永欣寺 。
这位面带书卷气的书生,每天一定进入永欣寺画壁题诗,经过辩才和尚的房前,就停留瞻仰一会 。
辩才起初不注意,看了几次,觉得这位书生气慨非凡,于是趋前问他:“请问这位施主,打从那里来的?” “北方来的 。
” “施主有此雅兴来本寺画壁题诗,文学艺术的修养一定很高 。
” “岂敢,岂敢,贫道慕名而来,今得见住持,甚感荣幸 。
” 两人初见面就谈得很投机,辩才把萧翼请入寮房,下棋、弹琴、谈诗论文,情投意合,于是开新酿的酒待客 。
酒酣耳热,倡议赋诗,辩才抽到“来”字就作了一首诗: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 。
把云同落莫,步月共徘徊 。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 。
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 。
” 萧翼得“招”字,诗曰:“解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 。
弥天仪若旧,初地岂成遥 。
酒蚁倾还泛,心猿躁自调 。
谁怜失群翼,长苦业风飘 。
” 两人旗鼓相当,吟来对去,都觉得相知恨晚,直到清晨,萧翼才离开 。
这样来来往往,过了十多天,萧翼跟八十多岁的辩才老和尚搞熟了,几乎是无话不谈,变成很知己的朋友了 。
有一天,萧翼故意逗老和尚说:“家父很喜欢二王的书法,收藏了不少二王的真迹;我从小就跟家父练习二王的书法,现在虽然流落他乡,还把二王真迹带在身边,舍不得出卖 。
”老和尚一听到二王的真迹,劲就来了,问他现在是不是带着,萧翼说搁在寓所里,明天可以拿来给老和尚看 。
第二天萧翼果然带着几张王羲之的墨宝,去见老和尚 。
老和尚端详了好半天,才对萧翼说:“这几件东西,假倒不假,只不过不是王右军最得意的作品 。
”萧翼故意不肯认输...
王羲之草书与行书哪个好 其实王羲之作为书圣两种书法都是巅峰造级的,没有什么更好的说法,这要看每个人的审美 。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我而言我更喜欢王羲之的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大家都是一致公认的,里面字与字的构造,排版可谓巧夺天工,我感觉那个永字简直是完美,全文的行云流水都是让人叹为观止 。
书法其实没有什么好坏,不同的书法有不同的特点,也蕴含了作者不同的感情,哪个更好还要看你自己 。
...
王羲之《丧乱帖》是 什么体的字 是行书 对于《丧乱》更准确的 应该是行草 行书里接近于楷书的叫“行楷” 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 这两种都是行书里更细的分支 在王羲之的行书里 《圣教序》则属于行楷解释一下 对于行草和行楷 对于整幅行书字帖 碑帖里 是一个概括的称呼 比如拿《丧乱》来说 对于“羲”“首”“丧”等字 是属于行楷的 但是 对于其他大部分的字 则是属于行草 甚至草书的 所以 整体看来 《丧乱》应该是一副 行书——行草书(而如果一个帖子是草书的话 评判的标准是 此副字中 几乎没有行楷)(望采纳~)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吗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品 。
王羲之出生于东晋著名的簪缨世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豪门,家中多人担任朝廷要职 。
因此,王羲之也有空闲研习书法 。
他曾先向卫夫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学习,随后改师叔父王廙 。
二十岁以后,王羲之正书、行书宗尚钟繇,草书效法张芝,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 。
33岁时,王羲之在一次文人雅集中写出《兰亭序》 。
当时是农历三月三日,按照习俗人们都到水边嬉游,感受春意,消除不祥 。
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来到绍兴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汇诗成集 。
微醉间,王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就是《兰亭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