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古诗集句篇( 四 )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又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他感叹说,当时一定有神仙在帮助我,否则我是写不出来的啊!从这方面来看,《兰亭序》的诞生是偶然的 。
但王羲之能够创作出千古佳作更是一种必然 。
因为魏晋时代是人的自觉时期,也是书法等艺术发展的自觉时期 。
楷行草书蓬勃发展,并经钟繇、张芝等书家之手日臻成熟,王羲之刻苦习书,继承钟法,变化旧体,成为一代大家,因此他才能书写出流传千古的《兰亭序》 。
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美轮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这是王羲之最大成就,而其代表作《兰亭序》自然是皇冠上的最耀眼一颗宝石了 。
《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遒美劲健,潇洒飘逸,无论横、竖、点、钩、折、撇、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
后人评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毫芒” 。
这样的风格也影响中国书法,直到如今 。
自唐太宗推尊王羲之的书法“尽善尽美”后,便成了千余年来书家的共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便得以确立 。
尽管清代的李文田、现代的郭沫若等人都曾怀疑和否定过《兰亭序》,尽管现存的数件《兰亭序》均为摹本或临本,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自从王羲之妍美洒脱书风横空出世,其后的整个书法史,都是在二王一系文人流派书法的审美趣尚所涵盖之下不断充实、变异与发展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即使在清代碑派书法兴起之后,康有为在其集大成的碑学经典著作《广艺舟双楫》中,不但丝毫未曾贬抑王羲之的书圣地位,甚至还大加褒扬这位帖学书法的祖师爷 。
由此可见,二王流派所独具的系统效应,在中国书法史的舞台上始终扮演着第一主演的角色 。
所以回头一看,王羲之能变革汉魏质朴书风,创出“飘若浮云,矫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的妍美洒脱书风,而且这样的风格最终影响后世一千六百余年,更成为后世书家衡量书艺的艺术标尺,至今未衰……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也不奇怪了,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自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哪些传世作品有以下这些:行书:《兰亭集序》、《平安帖》、《奉桔帖》;草书:《十七帖》(这是一组法帖,大约20几幅)、《丧乱帖》、《得示帖》、《二谢帖》、《快雪时晴帖》、《姨母帖》、《初月帖》、《妹至帖》、《寒切帖》;楷书:《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 。
王羲之的书法好在哪里: 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
人物简介: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

【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古诗集句篇】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