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读后感怎么写?( 三 )


文中说道:“我始终主张,老年人应该为青年人活着,而不是相反 。青年人有接力棒在手,世界是他们的,未来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的 。”季老的谦逊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态令人敬佩,然而这位大师“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三辞“国宝”、“学界泰斗”、“国学大师”的称号,2007年在病榻上接受“感动中国”奖项时诚惶诚恐地说:“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那高尚的人格不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崇高灵魂的分量吗!
平淡中显真情,生活中透哲思 。合书而立,望着窗外风轻舞的痕迹,冥想……

季羡林散文读后感怎么写?


读《老猫》有感
我总以为养猫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缠绵的意思,毕竟猫是一种娇软的动物,大概耐得下性子哄它的人,即便是百炼钢也早已化为绕指柔了 。
当然,作者不在此列 。字里行间他对猫的感情非常丰沛,但这种感情是非常含蓄的,温存的 。是那种主人默默坐在阳光下而猫就安静地窝在脚边的那一种相处模式 。
有生即有死 。
作者花了很大的笔墨——比相处时光要多得多的笔墨——来描述老猫的渐渐衰弱和死亡 。读来却不见哀伤,而是淡淡的祝愿和缅怀,让人不由得反复琢磨 。人们描写死亡,深情者恨不能追随而去,郁郁寡欢茶饭不思以泪洗面,寡淡者也要祭奠一二,数十天里耿耿于怀,再不济也要偶尔想起,留下一声长叹 。
而作者的笔触却显得很温和,不见半点的忌讳,似乎不把死亡当做什么大事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豁达 。他真的把死亡看做生命历程中的一环,不把它当做结束,也非新生,只是和一茶一饭一样简单朴实的东西 。没有大张旗鼓地高喊死亡不过如此,而是简简单单,顺其自然地迎接他 。身为一位老者,这种想法并不多见 。
而对于他自己的死亡,他认为应当最大限度地给亲人减少麻烦 。听起来非常地不可思议,毕竟谁会责怪亲人的死亡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呢?而作者却仍觉得“老人应该为青年人活着,而不是相反 。”这种与中国几千年来思想完全相反的大胆言论,也勾勒出了以为温和慈祥,善解人意的老者形象 。他甚至说“如果由于害怕寂寞而学习《红楼梦》里的贾母,让一家人围着自己转,这不但是办不到的,而且从人类前途利益来看是犯罪的行为 。”作者在这里用了“犯罪”这样一个感情色彩如此浓厚的词,鲜明地表达了“人不如猫”的评价 。
季羡林大师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他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季先生的人品和才华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缅怀季老之时,人们不禁会想起这段2006“感动中国”给先生的颁奖词 。确实,这几句话,先生足以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