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桥|邯郸青年路足疗店( 三 )


认真读张我续的《碑记》,上面并没有说桥名的“学步”字义;叫学步桥,只是取邯郸故事而借题所为,并不是说这里是当年学步地 。何况“寿陵子学步之说”本来就有很多不可尽信的漏洞 。康熙《邯郸县志》的编者因此特别给予注明:“因并志之,俾无失实焉 。”古人诚实,反是今人到处宣传“寿陵余子学步于此”,既无考究,也无情理了 。为此,乾隆本《邯郸县志》特地说明:“取名‘学步百思特网’者,盖用邯郸故事借题于此,非果有其人其地也 。”
据现代人的测量,明代学步桥全长33米,面宽8.3米,通高7.8米(桥墩以上高4米) 。桥为三孔拱券式石板桥,每孔跨度为6.2米,高为2.4米,拱券顶部外各雕有一只俯视河水的吞水兽 。桥下设有三大孔,两侧附设四个小孔拱券,每孔跨度为1.5米,高2米;桥面两侧各有19块栏板和18根望柱,栏板长1.7米,宽0.8米,上雕人物走兽 。柱头上分别雕有石狮、石猴等神兽,栩栩如生 。
就在学步桥修建后不久,天启六年(1626年),邯郸又一次大水,平地行舟,漂没田庐无算 。这年的八月丙午夜,地震者再,屋宇若倾,四境皆同 。到崇祯三年(1630年),邯郸再次大雨水,冰雹伤禾殆尽……而这座桥,每一次都化险为夷 。进入清代,康熙年间邯郸也不乏大水的记载 。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夏,又是大雨水 。那年沁河泛涨堤决,水从河坡直注城壕入城,丛台下水深数尺,连城街几成泽国 。惊恐不安的邯郸人,只好关闭北门,把原来废弃的故北门拱极门重新打开供人们出入行走 。也就在那一年,设置在丛台上的给皇上祝福的万寿宫,也被迫转移,安放到南门里的关帝庙里 。在一次次大水浸城的城市记忆里,却一直没有学步桥重修、重建的消息 。它是那么坚强,抵御了一次次的洪水,稳稳地跨在沁河上,走完了从明到清,又从清到民国的历史 。直到解放后的八十年代,它仍是来往沁河两岸的主要桥梁,即使来回奔驶的汽车大卡,也没有让它倒下 。当然,伤痕累累难免……
邯郸学步桥|邯郸青年路足疗店
旧迹保护,建碑文建园建景观
为了保护古迹,1987年邯郸市政府特拨款30万元对学步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修 。修葺时将桥墩以上全部拆除,按原桥形状砌筑,所有青石均从河北省曲阳县定做,柱头石狮、吞水尽量按原样雕刻,而原栏板上的人物走兽已破损不清,故由邯郸市雕塑办公室重新设计了一组赵国历史故事 。重修后,整座桥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基本上保持了原桥主体风格 。在桥北东侧,还树立了由文保所陈光唐先生撰文、书法家李守诚先生书丹的修建碑记 。这方由283字碑文组成的《学步桥修缮记》碑,成为守护古桥的又一卫士:
学步桥横跨沁河,乃古城南北交通要冲,史称三辅锁钥 。以庄子秋水篇寿陵余子之说,故名 。原系木架结构,明万历四十五年改为石拱桥 。桥为七孔拱券,宽九米,长三十二米,通高七米又八 。两旁各十九块拦板,与栏板间十八对望柱,均有精美雕刻 。奈年久风化残损,不复原貌矣 。
沁河原名牛首水,西出紫山,东贯邯城,注入滏阳河 。昔日河水汤汤,夹岸杨柳依依 。北魏郦道元注水经云:“洪遄双逝,澄映两川 。”乃古城一大景观也 。惜乎迄于近代,源泉递减,污水漫流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俱兴,政府遂治沁河,先建上游拦河坝,次治河床提防,继修桥梁古迹,开辟两岸带状公园,实为人民休憩游玩之佳所 。复又拨款三十万元,于公元1987年一月至九月修缮此桥,以保留原主体与风貌 。当此落成之际,特立此碑为记 。
邯郸市人民政府 。公元1987年4月次丁卯十月,陈光唐撰,李守诚书 。
1995年10月6日,邯郸市人民政府将学步桥公布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
邯郸学步桥|邯郸青年路足疗店
沁河公园始建于1984年,进入二十一世纪,学步桥周边进行了大规模拆迁整治,2001年,学步桥广场建成,广场总面积20016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6385平方米 。总体布局分为一个中心广场和四个景区,中心广场以学步桥为主景观,沿沁河两岸,围合成椭圆形广场 。在园内增加了以邯郸成语典故和历史故事为内容的雕塑、奇石,游人走进此园,感受着浓郁文化的熏陶 。2004年,按照“清淤,截污,蓄水,增绿,造景”的十字治理方针,对沁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和景观改造 。2006年初,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广场两侧的道路各加宽了两米,东南角处又开辟出3000余平方米的绿地,种植了近200株银杏作为行道树,整个广场显得更加宽阔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