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狐狸的诗词( 二 )


江左夷吾,隆中诸葛,济弱扶危计甚长 。
桑榆外,有轻阴乍起,未是斜阳 。
2.《偈颂一百零一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慧性 言发非声,舌头无骨 。
色前不物,狐狸慈窟 。
3.《偈颂一百六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宗杲 大家泼一杓恶水,洗涤如来净边垢 。
垢尽众生烦恼除,狐狸便作师子吼 。
4.《颂古九十八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印肃 立亡坐脱不为奇,石霜迁化少人知 。
九峰师子连天吼,刹那惊杀野我狐狸 。
5.《清明》 年代: 宋 作者: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
...
描写“狐狸”的诗句有哪些? 1、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
——高翥《清明日对酒》释义: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
2、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
——元稹《连昌宫词》释义:自从此后宫门再也没有打开过,每天晚上只有狐狸窜上门屋 。
3、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 。
——王冕《冀州道中》释义:草丛里聚集了冻得瑟瑟发抖的动物,连狐狸也在枯掉的树木面前咆哮 。
4、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
——高适《古大梁行》释义:断壁残垣间只有狐狸跑过的痕迹,古旧的土地上只留下几许昔日草木的枯根 。
5、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释义:奔跑的狐狸忙着赶回自己的洞穴,飞翔的鸟儿在鸟巢上盘旋 。
6、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
——佚名《七月》释义: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 。
7、木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 。
——王逸《九思》释义:鸳鸯双双在歌唱,狐狸对对相依傍 。
8、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 。
——杜甫《久客》释义:狐狸一样的奸诈小人何足挂齿,更凶残的权利正在奴隶人心 。
9、狐狸得蹊径,潜穴主人园 。
——元稹《赛神》释义:狐狸从小道的穴里潜入主人的庄园 。
10、坟前列子孙,冢上卧狐狸 。
——张碧山《双调锦上花·春游》释义:坟前子孙后代静默哀思,高大的墓前卧着狐狸 。
关于九尾狐的诗句 《赠苏文瓘》年代:宋 作者: 苏籀推明能隼骨专车,按地谈天河洛图 。
汉魏晋唐皆贯澈,典坟今昔不荒芜 。
君家庭户闻风旨,吾事分毫等博屠 。
岂待曲终思雅颂,直缘背痒遇麻姑 。
预求补益三年艾,深识妖邪九尾狐 。
博物伟然窥子产,济时岂必愧夷吾 。
写狐仙的诗词古代描写犬的诗句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等 。
(一)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曰:“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
诗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
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 。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
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
“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
(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诗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该诗描绘的是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诗人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