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狐狸的诗词( 三 )


诗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下四句则是对做官和田园生活的比较 。
而最后八句,作者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 。
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
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 。
(三)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 。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出自汉朝诗人无名氏的作品《刺巴郡守诗》,诗曰:“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 。
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 。
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 。
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 。
思往从邻贷,邻人言已匮 。
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 。
该诗描写的是一个封建社会官府逼征苛捐杂税的场景 。
全诗从“狗吠”落笔,引出“吏来”,猛然扯开了一场逼租逼税惨剧的序幕 。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何暄喧”既点明狗吠声大而杂,又暗示了悍吏唯恐“猎物”躲逃而“奇袭”的凶暴 。
然后,“披衣”写出了主人不敢怠慢地急匆匆去应酬的情状;“语穷”写出了主人为缓期交钱而磨破了嘴皮;“乞”勾画出主人哀求的可怜 。
粮穷尽,钱穷尽,语穷尽,都不能唤起悍吏的一丝怜悯,反而使悍吏且“怒”又“尤” 。
一方是“语穷乞请”,一方是 “怒反见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酷吏压榨劳动人民的残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