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姓的由来

一、姓氏源流
敖(áo)姓源出有三:
1、源于上古,以祖字为氏 。古帝颛顼的老师太敖的后代 。太敖,一做大敖 。太敖的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姓氏,于是形成了敖姓,为敖氏 。
2、出自上古,以国名为氏(疑与上“1”的别说) 。传说黄帝有裔孙封于敖(今河南省荥阳东北,其地有敖山),为古大敖国 。大敖国的后人以国名为氏,称敖姓 。
3、出自芈姓,以无谥号的“敖”称为氏 。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凡是被废弑而没有得到谥号的,都被称为敖,这类国君的后代,也被称为敖氏 。
得姓始祖:太敖 。远古时,黄帝有个孙子叫颛顼,是个著名的部落首领 。颛顼有位老师叫太敖 。太敖受到颛顼的尊重,有很高的声望,家族也昌盛,太敖的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姓氏,于是形成了敖姓,为敖氏 。故敖氏后人奉太敖为敖姓的得姓始祖 。
二、迁徙分布
(缺)敖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相传帝颛顼的老师叫大敖,他的子孙以此为荣,就以他的名为姓,称为敖氏 。古有地名为敖(今河南省荥阳县),当地的部分居民以敖地名为姓 。古代若敖,堵敖氏的后代中就有取他们的名为姓氏的 。敖氏的望族居住在谯郡(今天的安徽省毫县) 。
三、历史名人
敖 山:字静之 。明朝时期莘县人 。成化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升任山西提学副使 。后因疾病辞官还乡 。工诗文,诗才雄爽,文章豪放,与当时的王越齐名,人称江北二杰 。晚年的时候专心研究数学 。著有《石绫传》、《灿然稿》、《先天手册》 。
敖 英:明代正德进士,字子发,清江人 。官至江西右部正使 。工于诗 。他的诗路独辟蹊径,很有特点,流传于世的有《绿学亭杂言》 。
敖家熊:字孟姜 。浙江平湖人 。早年在嘉兴创办稼公社及竹木小学堂 。并组织祖宗教 。清光绪二十九年入上海爱国学社学习 。曾编写《新山歌》一书,宣传革命 。次年加入光复会,并且出资与魏兰等人组织温台处会馆,这是革命党人的一个秘密联系机关 。光绪三十三年与秋瑾共谋在大通师范学堂起义,事情泄露后逃跑 。光绪三十四年在嘉兴被仇敌杀害 。
敖陶孙:字器之,号臞庵,宋朝时期福清人 。从小聪明好学,志向远大 。当时奸臣韩佗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而陶孙很尊敬朱熹的学问,于是去探望了他,并且赠诗表明自己的心意 。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 。韩佗胄知道以后大怒,要逮捕他 。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 。后来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 。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谯国郡:东汉建安年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 。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 。治所在谯县 。
2、堂号
寀庵堂:宋代有敖陶孙的,从小不受约束,胸怀大志 。当时的奸臣韩佗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 。陶孙正游学太学,他首先做诗为朱熹送行 。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 。韩佗胄听到这些以后很生气,于是下令逮捕敖陶孙,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 。后来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 。
============================================================
【敖姓宗祠通用对联】
〖敖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雄才命世;
侠气干霄 。
——佚名撰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清江人敖英,字子发,正德年间进士,由南京刑部历陕西、河南提学副使,官至江西右布政使 。善写诗,意境幽远,尽辟蹊径,著有《慎言集训》、《东谷赘言》、《绿雪亭杂言》等 。下联典指南宋福清人敖陶孙,字器之,号号臞(Qú 音渠)庵 。宁宗时,权相韩侂(Tuō 音托)胄执政,与宗室大臣赵汝愚争权,赵汝愚被罢官,死在外地;韩侂胄又指理学为伪学,罢免、驱逐理学家,朱熹被贬外任 。敖陶孙当时在太学,写诗送朱熹,又写诗哭赵汝愚,因此触怒了韩侂胄而遭追捕,他改变姓名逃跑才免了祸 。后来登庆元年间进士,官至温陵通判 。著有《臞庵集》等 。
仙丹炼井;
侠气干霄 。
——佚名撰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敖仙修道于江西上高县高山上,上有真人炼丹井和冲真观 。下联典指宋·敖陶孙以诗哭赵汝愚被追捕,变姓名亡命而得免 。
“浪翁醉处今尚在”出自哪一首诗词 《武昌西山》 宋 苏轼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 。
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 。
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