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姓的由来( 五 )


诗中写道:“月里仙人不我嗔,特令下饮洞庭春 。
兴来一吸海水尽,却把珊瑚樵作薪 。
”将地名洞庭巧妙地和酒名“洞庭春”联系起来,又用夸张的手法,把珊瑚当作柴火煮酒,将东海一吸而尽,把酒樵豪饮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
高启的酒诗曰:“我怀郁郁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
”诗人在酒酣耳热之际,登上雨花台,不禁陷入了对现实和历史的沉思:“前三园,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这酒诗气势豪放,大起大落,与太白的七古有些神似,可能是像太白一样凭着酒力写出来的 。
高启的另一首酒诗曰:“喜得故人同待沼,拟沽春酒醉京华 。
”其豪情四溢,以喜衬悲,以醉解愁,兴酣落墨,字里行间,让人有以酒酿诗,以诗唱酒的感受 。
王世贞的“碧涧传僧梵,青天落酒杯”,借鉴李白《把酒问月》的诗句“青天有月未几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并赋予自己的创造,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
张元凯的“酒酣忘却身为客,意欲元同送者归”,是酒后神来之笔,写得极为出色 。
诗人在酒酣之际,竟忘了自己是游子,而像往常一样和诗朋酒友畅饮唱和,酒澜兴尽,扶醉而归,使人有恍若在醉梦中游的感觉 。
祝枝山的《春日醉卧戏效太白》,写独自饮酒的情趣:“舂日人芳壶,吹出椒兰香 。
累酌无劝酬,颓然倚东床 。
仙人满瑶京,处处相迎将 。
携手观大鸿,高揖辞虞唐 。
人生若无梦,终世无鸿荒 。
”这首酒诗活脱脱地勾勒出李白的醉后梦境,让人感受到酒后的超脱之乐 。
酒和诗的结合,使苏州诗人的酒、诗浑然一体,生活气息更浓,更具吴地特色 。
王世贞的“紫蟹黄鸡馋杀依,醉来头脑任冬烘”,表现了苏州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主人浓浓的好客情谊,以及闲话桑麻的饮酒习俗,读起来亲切朴实,使人产生归真返朴的乐趣 。
祝枝山的《首夏山中行吟》所写苏州西郊一带村女当垆煮酒的景象,让人读起来像吴语一般,轻快闲谈,很具姑苏特色 。
他的“有花有酒有吟咏,便是书生富贵时”,表达了那份满足,那份陶醉,一切功名利禄、人世烦恼,在诗酒风流前,烟消云散 。
这首酒诗反映了诗人人性的自由复归的愿望,重新发现自我,找到人生真正的归宿 。
唐寅的《桃花庵歌》,是一首他生活写照的酒诗:“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开眠 。
半醉半醒无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
”诗中充分反映了诗人傲视富贵,体现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骨气 。
徐祯卿的酒诗“松陵不隔东南望,枫落寒塘露酒旗”写的是吴江,画的东南端,是枫林、寒塘、古镇以及酒家的酒帘 。
这是一首描绘苏州古镇、酒店的诗,酒中有画,画中有酒,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姑苏风味 。
徐安生的“夏日浑意酷暑,堪爱酒杯棋局甲,写诗人全神贯注于“酒杯棋局”之中,自得其乐,极富有生活情趣 。
文森的酒诗“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写出...
古代有哪些诗词人有雅称和别称?古代人物别名集录(杏林虎整理)成鸠(传说为太古天皇氏的别号)戏皇(伏羲的别称 。
戏,通“羲”) 苍牙(伏羲的别称)春皇(传说中古帝庖牺的别名) 农帝(神农氏的别称)连山氏(神农氏的别名)烈山氏(传说中炎帝神农氏的别称)朱襄(亦称“朱襄氏” 。
炎帝的别号)仓圣(苍颉的尊称)苍王(苍颉的别称)皇颉(对苍颉的尊称)巨唐(唐尧的美称)山父(尧时隐士巢父的别称)弃瓢翁(亦称“弃瓢叟” 。
尧时隐士许由别称) 磬叔(磬的创造者无句氏的别称)瞽瞍(舜父的别名)大舜(对舜的尊称)重华(虞舜的美称)都君(舜的别称)黄序(虞舜的别称 。
一说,指黄帝)伯姜(舜臣子伯夷的别称)大禹(对夏禹的美称)神禹(夏禹的尊称)伊公(商·伊尹的尊称)伊生(商·伊尹的别称)伊衡(商·伊尹的别称)保衡 (商代伊尹的尊号,即阿衡)西山饿夫(亦省称“西山夫” 。
伯夷、叔齐的代称)师尚父(齐太公吕望的尊称)非熊(姜太公的代称)姜太公(太公望吕尚的别名)磻溪叟(周·吕尚的别称)先圣先师(古代对周公、孔子等人的尊称) 张老(春秋·晋大夫张孟的别称)鲍叔(鲍叔牙的别称)桃花夫人(春秋时楚国息侯夫人息妫的别称)柳士师(春秋·鲁·柳下惠的别称)冀缺(亦作“缺” 。
郤缺的别名)疵面(春秋·晋·赵孟的绰号)玄元皇帝(亦称“玄元圣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