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灯谜不祥之兆的感受( 三 )


据脂砚斋评说:“此惜春为尼之谶也 , 公府千斤至缁衣乞食 , 宁不悲夫 。”此谜是借“佛前海灯”隐喻惜春一生的遭际 。前二句说惜春未出家之前处于繁华的尘世 , 总未能修成正果 , 但她却能看破红尘 , 一心遁入空门 。后二句暗寓惜春出家为尼的归宿 。说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她沉入黑海 , 只要能悟到人自身的本性则心中自有光明 。对惜春将来出家为尼 , 作者充满悲悯、同情 。出家修行 , 可以成佛作祖 , 永生不死 , 这不是绝大的好事 , 可是从古至今有几个人真正相信 , 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种精神安慰而已 。“性中自有大光明”是带有苦涩味道的解嘲的话;听佛经、沉墨海等句才见作者的真情 。试看前面惜春判词:“可怜绣户侯门女 , 独卧青灯古佛旁” , 写得多么惨淡凄凉 。
宝钗出的谜语是:“朝罢谁携两袖烟 , 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 , 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 , 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 , 风雨阴晴任变迁 。”——打一用物 。此谜谜底是“更香” 。
更香即古代为夜间打更造的一种线香 , 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 , 故此得名 。首句“朝罢谁携两袖烟”暗隐“香”字 。第二句写更香的特征 , 古代的香种类繁多 , 更香与弹琴时用的鼎炉之香和熏被褥衣裳之香均无关 。颔联写更香的作用在于报时 。“晓筹”是指清晨的时刻 。“鸡人”是古代宫中头戴“绛帻”(红布头巾 , 象征雄鸡冠)专职司晨报晓的卫士 。“五夜”即五更 , 古代计时将夜里时间分为五等分 , 称五更为五夜 。“添”指添香 。颈联描写更香燃烧的情景 , 说更香被从头上点燃 , 从外向内燃烧 , 永无休止之时 。尾联说时间一天天消逝 , 更香不断地消耗着自已 , 而同风雨阴晴的变化无关 。
这个灯谜是借更香暗寓薛宝钗与贾宝玉成婚后孤凄寡居 , 独守空房的遭际 。首联上句中的“两袖烟”喻“两袖清风”之意 , 暗示薛宝钗在荣华之后 , 落得个两手空空、一无所得的结局 。下句“琴边衾里”喻亲切和谐、朝夕不离的夫妻关系 , 隐寓宝钗同琴瑟和谐的夫妻生活终究没有缘分 。颔联意思是说宝钗在宝玉出家后独守空房 , 因愁闷而夜夜难眠 , 故不用鸡人报晓 , 也不用侍女添香 。颈联以香火燃烧的情景喻宝钗终日为孀居生活的冷落孤寂而困扰 , 朝朝暮暮、年复一年地过着苦恼犹煎的生活 。尾联寄寓对宝钗命运的感慨 , 说纵然青春可贵 , 韶华应当珍惜 , 但因世事风云变幻 , 宝钗也只能任其自然了 。这个灯谜透露了八十回后原稿中薛宝钗孤苦寂寞的生活情景 , 后四十回续书写宝钗日后得贵子 , 并“兰桂齐芳” , 当与曹雪芹原意不符 。
对于第二十二回中所出的谜语 , 贾政大为伤感 , 以为“谶语” 。他心内沉思到:“娘娘(元春)所作爆竹 , 此乃一响而散之物 。迎春所作算盘 , 是打动乱如麻 。探春所作风筝 , 乃飘飘浮荡之物 。惜春所作海灯 , 一发清静孤独 。今乃上元佳节 , 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对于薛宝钗所作灯谜 , 贾政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 。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 , 更觉不祥 , 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想到此处 , 愈觉烦闷 , 大有悲戚之状 。正所谓“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可见曹雪芹倾心拟就这些灯谜完全是为了塑造人物的需要 , 并不是文字游戏 , 而是为小说情节服务的 。
《红楼梦》第五十回的回目是:《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大家在一起春游联诗后 , 李纨因“老太太叫作灯谜” , 于是她和李绮、李纹各先作了一个 , 说出来叫大家猜 。
李纨的谜语是:“观音未有世家传 。一池青草草何名 。”——各打“四书”一句 。
此谜前一句谜底是“虽善无征” 。语出《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 。”意思是说先王的礼制虽好 , 但无从征实 。“征”是验证、证实的意思 , 这里“征”字双关 , 意思是“纳征”(纳彩)以成婚礼之“征”解 。“虽善无征”在谜中寓意是说观音虽善 , 但无人向她纳彩定亲 , 故不能传宗接代 , 与谜面“未有世家传”暗相关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