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灯谜不祥之兆的感受( 五 )


一般认为 , 宝钗的灯谜是对其性格、遭际的概括和感叹 。前二句比喻她为人处世总能精细周全、八面玲珑以及美丽端庄的外表 , 并说这些都是出于天性 , 并非是她有意做出的 。宝钗的谜 , 前两句的寓意也许是说她为人处处精细 , 层层设谋 , 但能八面玲珑 , 不留痕迹;后两句当是借用唐明皇与杨贵妃死别后 , 于风雨之中闻铃悲感事 , 来说她与宝玉生离的 。但小说中宝玉是主动弃宝钗出家 , 并无留恋之意 , 故反原意而用 。后两句当暗示宝钗与宝玉只是空作了一场名义上的夫妻 。又前宝钗“更香谜”中以“ 风雨”象征人事变迁 , 则贾府经变故后 , 宝钗仍未闻“梵铃声” , 或兼讽其终未醒悟“名利犹虚”(梵语所谓“色即是空”)的道理 。这与后半部佚稿中“薛宝钗借词含讽谏”而宝玉“已不可箴”的情节也是符合的 。
贾宝玉作的谜语是:“天上人间两渺茫 , 琅玕节过谨堤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 , 好把唏嘘答上苍 。”
此谜小说中没有交代谜底 , 后人或猜风筝 , 或猜吹火筒 , 似皆不够妥切 。笔者以为谜底应为彩虹 。“天上人间两渺茫”:“天上人间”之间模糊一片 , 指雨天 。“渺茫” , 时地远隔 , 模糊不清 。“琅玕节过谨堤防”:谓雨后就要注意 。“琅玕” , 形容竹之青翠 , 亦指竹 。“琅玕节”即“竹节” , 也可以别解为“竹的节日” , 即“竹日”、“竹生日” , 又称“竹醉日” 。清吴雷发《香天谈薮》:“《文心雕龙》:‘竹有生日 , 即五月十三日 。’《四民月令》:‘是日谓之竹醉 , 栽竹多盛 。’”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 , 可种竹 , 《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 。”五月十三日既是竹醉日 , 又是龙生日(或雨节、下雨节) , 民间以为是日必雨 , 民谚云:“大旱不过五月十三 。”倘若不雨 , 求之关帝则必验 , 故是日又为“关帝诞”(关帝生日) 。所以琅玕节即雨节(五月十三日) 。“堤防” , 小心防备 。“鸾音鹤信须凝睇”:要注视天上的彩虹(虹霓) 。“鸾音鹤信” , 比喻从仙界来的音信 , 此处指夏天雨后之彩虹 。“凝睇” , 凝视 , 注视 。“好把唏嘘答上苍”:以便用惊叹来报答“上苍”的神奇 。“唏嘘” , 叹息 。
结合小说人物性格与命运 , 这首诗谜的寓意似在诗句本身 , 其中似暗寓黛玉死后 , 宝玉对她的悼念 , 诗中“天上人间两渺茫”之句就是写黛玉死后 , 与宝玉犹如有人间天上之隔 。首句用的是南唐李煜《浪淘沙》词“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 , 天上人间”和白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 , 一别音容两渺茫”中的词语和意思 , 都是说男女死别 。“琅玕节过谨堤防”暗指黛玉住潇湘馆 , 号“潇湘妃子” , 小说第二十六回中写潇湘馆“凤尾(竹叶)森森 , 龙吟(风吹竹声)细细” , 但到后半部却景物全非 , 只见“落叶萧萧 , 寒烟漠漠” , 一片荒凉 , 这也许就是“琅玕节过谨堤防”的含义 。这一句当是关合宝玉悼黛玉的情节 。“鸾音鹤信须凝睇”中的“鸾音鹤信”指仙界传来的消息 。“凝睇”是注视之意 。这里当点出黛玉泪尽而逝 , 重归仙境 , 作绛珠仙草的情节 。“好把唏嘘答上苍”意思是说对于黛玉的薄命夭亡 , 宝玉只能向青天长叹 , 以表明自已的心迹 。宝玉的谜寓痛悼黛玉夭亡之意比较明显 。
最后林黛玉作了如下一首诗谜:“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 , 鳌背三山独立名 。”
此灯谜小说中也没有交代谜底 , 有人猜为“走马灯” 。笔者以为谜底为“云” 。“騄駬何劳缚紫绳”:云如良马 , 何劳系上“闪电”之缰绳 。“騄駬”(lù ěr) , 良马名 , 周穆王八骏之一 。“紫” , 与天帝、仙人有关的颜色;“紫绳”指闪电 。“驰城逐堑势狰狞”:云之势 。“主人指示风雷动”:“风雷”之“主人”即天 , 表示在天上 。“鳌背三山独立名”:“鳌背三山” , 云之形 。诗谜谜面上说 , 此物是一匹无须缚绳的骏马 , 绕着城墙、壕沟奔驰起来十分勇猛 。一旦骑手下令 , 它就会风驰云动地飞奔 , 而且三山仙境中它也享有名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