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诗词中的重字( 四 )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
“画”“人”“心”两句三重字 。

王安石《鹦鹉》:
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只烦冤;
不须强作人间语,举世何人解语言 。
“人”“语”重字 。

苏东坡《春日》:
鸣鸠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
午醉醒来无一事,只将春睡赏春晴 。
春睡赏春晴,语气 。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

陈与义《清明》: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

杨诚斋《过宝应县新开湖》:
天上云烟压水来,湖中波浪打云回;
中间不是平林树,水色天容拆不开 。

陆游《冬夜闻角声》:
袅袅清笳入雪云,白头老守卧中军;
自怜到老怀遗恨,不向居延塞外闻 。

唐寅《言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两句四个“不”排比,末句重一字,非重不可 。真乃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江南第一才子” 。

归有光《海上纪事》:
二百年来只养兵,不教一骑出围城;

【如何看待诗词中的重字】

民兵杀尽州官走,又下民间点壮丁 。
若非如是重字,则何以鞭挞明朝弊政,“养兵”“围城”。倒行逆施,残害百姓,却无能驱逐倭寇,静海安民 。

黄宗羲《不寐》:
年少鸡鸣放就寝,老人枕上待鸡鸣;
转头三十余年事,不道消磨只数声 。
“鸡鸣”一词重,“重”尽读书两种境地 。

重字现象,律诗、绝句,皆存在;律诗多于绝句,皆不胜枚举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重字并非诗之病 。
古人论诗,向以意为主,强调不以词害意 。谢榛在《四溟诗话·六三》批评李颀“写兴以害意”时举贾岛《望山诗》: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
赵臻病其“此亦写与害意”,并未病其重字 。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三一》说得干脆:“非此字不足以尽此意,则不避其险 。”《姜斋诗话·十》云:举宋人咏河魨诗为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认为“神理凑合时,自然恰得 。”对“春”字劈头“重”字不以为“病” 。

对“重”字非议者,唯瓯北(赵翼)为先 。其《瓯北诗话·诗病》云:“诗有一首中用重韵者: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青’‘白’二字,一首中重出 。皆以为今人诗若是,必厌其重复,在古人正不若是拘也;然究是诗中之病也 。”赵翼明知“古人正不若是拘也”却以之为“病”,爰有奉为圭臬者 。

对此我们不免因有异议:
1.古人能是,今人何以不能是?
2.古人尚且不拘,瓯北何以拘之于后人?
3.瓯北既诟之以为“病”,何以作诗自染其病耶?岂不瓯北自掴赵翼嘴脸?
【赵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 。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乾隆二十六年进士 。官至贵西兵备道 。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 。长于史学,考据精赅 。论诗主"独创",反摹拟 。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

从这点可以读出清代诗的繁荣主要是是在官庭,御制诗是其主流,这种政治色彩浓烈的“诗作”以用诗品的走向可想而知了 。
也就是从那个时代出现了更加严格的诗中禁用重字,原因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始,乡试和会试中增考“五言八韵诗一首”,自此成定式 。试帖诗须用官韵,且每首仅限一韵,于题目旁注明,为得某字,取用平声,诗内不许出现重字 。此规一定,便成严例 。
现在有的诗赛评委,不禁律绝禁用重字,古绝禁用重字,甚至长诗也禁重字,把满清皇帝的荒谬指令当作圣旨,不敢越过雷池一步 。这就过了!
上面我们举了一些绝句使用重字的的例子 。
下举几首大诗人们的律诗中重字的实例,试作说明 。
我们来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