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武则天的诗词( 六 )


若非仁杰擎天力,李鼎将移属武媚 。
2、《曳鼎歌》 (唐)武则天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 。
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 。
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
3、《如意娘》 (唐)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
4、《腊日宣诏幸上苑》 (唐)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
5、《则天皇后挽歌》 (唐)崔融 前殿临朝罢,长陵合葬归 。
山川不可望,文物尽成非 。
阴月霾中道,轩星落太微 。
空馀天子孝,松上景云飞 。
...
求描写像武则天那样女王气质的句子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皇后,后改国号武周,定都洛阳 。
690—705年在位 。
名曌(zhao,与“照”的读音相同 。
性巧慧,多权术 。
武则天,这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人物 。
她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yue,与“曰”的读音相同)的次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称为“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
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 。
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
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 。
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 。
她诞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 。
生母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 。
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 。
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 。
这一点在她以后从政乃至于“南面称孤”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为她一生功过参差的修养 。
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
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 。
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 。
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 。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 。
入宫之后,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 。
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则天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人御书房侍候文墨 。
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 。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 。
太宗九子李治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 。
永徽六年(655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 。
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 。
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诸遂良、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 。
他们认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为后 。
但是,高宗的主张也得到武则天的同谋许敬忠以及李义府、李绩等一些朝中要员的支持 。
在他们的帮助下,高宗终于在这年的十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 。
自此,皇家内宫大权,全部落人武氏之手 。
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的长处,得到长足的发挥和发展,使高宗对她宠爱之余,别眼相看 。
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对己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 。
从永徽六年(655年)到显庆四年(659年)的五年时间里,她设法清除政敌,贬尚书右仆射诸遂良,使其郁闷而死;黜同中书门下长孙无忌,逼其自缢;罢免朝中诸遂良、长孙元忌的支持者,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