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风的诗句( 五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
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
绝胜;远远胜过 。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 。
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
”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若个:哪个? 唐·东方虬《春雪》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见:显现 。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
高分请教:我最近要写“《红楼梦》中诗词曲赋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在整个《红楼梦》文本中起着四大作用: 第一:借韵文发挥,伤时骂世,指桑骂槐 。
虽然《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表明“此书不敢唐突朝廷,亦非伤时骂世之旨”但事实并非如此 。
读者稍加留意就知道是曹雪芹故将“伤时骂世,指桑骂槐”作了一番掩饰罢了 。
“伤时”之作早已在中国文学中形成一大类别,就以《葬花词》而言,这是林黛玉对落花的叹息哀悼,但是自然中的花开花落值得如此爱怜与惋惜吗?《葬花词》背后隐藏着什么?葬花人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曹雪芹到底要给我们表达什么?其实从《葬花词》中透露出来的是中国文人历来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 。
林黛玉是文人,象征着中国历史上那些正直、孤傲、聪慧而怀才不遇的文人 。
从《葬花词》中我们听到了作者对命运的感叹!听到了人和文人,自然和历史,天命和人命交织而成的深沉旋律,这是曹雪芹最为焦虑痛苦的呼唤,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的“伤时”之作 。
“骂世”之作在《红楼梦》里也随处可见,比如薛宝钗的《螃蟹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
”写的虽然是螃蟹但骂的却是那些善于阴谋诡计,不走正路,不可一世的政客 。
第二:借韵文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生活 。

【关于秋风的诗句】

曹雪芹通过书中人物的作诗、填词、题额、拟对、制谜、行令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生活 。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曾经说过:诗词吟咏本不是男子们的事 。
而这一风气又普遍存在于那个时代 。
曹雪芹假借大观园中小姐、少爷们日常生活的趣闻琐事、作词联对,把他熟悉的生活素材重新锻炼变形,以“微尘之中见大千”的方式把清代极流行的社会风俗、文化现象折射出来 。
曾脂砚斋批语道:“借省亲事写南巡”,我们从曹雪芹的家族史中以及他所亲身经历的事可以断定关于元春归省的种种描写中有着康熙南巡,曹家多次接驾的影子 。
而众姐妹奉旨作诗也是那个时代封建臣僚们奉命作应制诗的情景再现 。
《红楼梦》中诗文的比重很大,围绕作诗的重要情节也是反复出现——先结“海棠社”;又赛“菊花诗”;吃着螃蟹也要吟诗;香菱学诗;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秋联句等等 。
写诗高潮一个胜似一个 。
这里面又反映一种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呢?中国历来有着注重诗歌韵文的悠久传统,清代更是以诗文为正宗正学 。
清代文人们的相聚多是以这种作诗联句为高雅之举 。
文人们认为诗才就是那个时代最高的一种才能,而才能更是一种美、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提高与进化自己心灵的努力 。
第三:借韵文述事、述人 。
《红楼梦》中的韵文有两大独特性——韵文述事,韵文述人 。
在《红楼梦》中这两大特性几乎是同时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