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诗词

一、柳永的主要作品:
柳永的诗词

二、作者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 , 原名三变 , 字景庄 , 后改名柳永 , 字耆卿 , 因排行第七 , 又称柳七 , 福建崇安人 , 北宋著名词人 , 婉约派代表人物 。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 , 少时学习诗词 , 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 , 柳永离开家乡 , 流寓杭州、苏州 , 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 柳永进京参加科举 , 屡试不中 , 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 , 柳永暮年及第 , 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 , 以屯田员外郎致仕 , 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 , 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 , 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 , 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 , 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三、后世影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 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 , 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 , “源流从柳氏来” 。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 , 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 , 故苏轼作词 , 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 , 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 , 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 。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 , 秦观的雅词长调 , 其铺叙点染之法 , 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 , 同样是从柳词脱胎 。

柳永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他的诗词?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 , 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 , 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 , 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 ,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 , 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
他扩大了词境 , 佳作极多 , 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 , 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 , 发展了铺叙手法 , 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 , 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他是景祐进士 , 官屯田员外郎 。
为人放荡不羁 , 终身潦倒 。
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 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 , 有云“凡有井水饮处 , 皆能歌柳词” 。
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 , 真实感人 。
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 , 有《乐章集》 。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 , 连儿子、侄子都是 。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 奉旨填词柳三变中林志颖饰演的柳永坷 , 景祐元年(1034年) , 才赐进士出身 , 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
词作极佳 , 流传甚广 。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
描写羁旅穷愁的 , 如《雨霖铃》、《八声甘州》 , 以严肃的态度 , 唱出不忍的离别 , 难收的归思 , 极富感染力 。
少年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 。
51岁时 , 柳永终于及第 , 去过福建 , 留有《煮海歌》 , 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
短短两年仕途 , 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 , 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 。
可惜由于性格原因 , 他屡遭排贬 , 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 , 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 , 秋伤风景的偏好 。
柳永常以宋玉自比 , 对此 , 不与置评 。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 , 死时一贫如洗 , 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