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自由自在洒脱不羁随性而为的诗词( 四 )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
出处:唐,李商隐《咏 史》释义: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那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猛蛇 。
有几人曾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只有在苍梧对翠华盖哭泣份儿 。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出处: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出处:唐代,杜甫《绝句》 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
7,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出处: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释义: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出处:唐,王昌龄《出塞》 释义:自秦、汉以来,边疆一直都在无休止地进行战争,月照关塞,自然想到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 。
只要有飞将军李广镇守龙城,不会让胡人骑兵越过阴山南下侵略中原 。
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出处:唐,元稹《离思》 释义: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
10,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出处: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释义: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
古诗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意思 【名句出处】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语出秦观《浣溪沙》 。
【古诗原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
淡烟流水画屏幽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宝帘闲挂小银钩 【诗文释难】 穷秋:夏历九月 。
【作者点击】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
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
工诗词 。
词风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
诗风与词风相近 。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
【名句解读】 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妙不可言 。
无怪乎梁启超称之为“奇语” 。
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亦很新奇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这两句与其说是词人刻画春雨,还不如说意在传达出词人惆怅忧伤 。
【全诗评析】 这首词是写春愁的 。
词中描写了一个细致幽微的感觉中的世界 。
文章开头一词“漠漠”一语双关:一方面写广漠的空间都被“轻寒”笼罩着,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另一方面,又表现词人内心一种难以排遣的凄清 。
在词人眼中,这“轻寒”好似深秋一般肃杀萧瑟 。
“无赖“即为“无奈”,应是词人登高时的感受 。
这两句都是写楼外之景,“淡烟流水画屏幽”,词人笔峰一转,写楼内那画着“淡烟流水”的屏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