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结合教研员的点评,以及自己的体会,对于这一节课,我总结了以下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
首先,在讲课过程中要学生操作,有直观入手,再到抽象数学 。在课前应该尽可能的帮学生准备好一切需要用到的东西,让课堂变得简单,能准备的尽量准备 。
1、开展有效,在做中学,抽出数学,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好 。比如说,学生在实物展台上展示时,应该给学生提供出操作区域 。10个竹笋分成两份,应该在展台上告诉学生摆在哪个位置 。总之准备好教学外的所有东西 。
2、在让学生小组操作时,要有适当的指导,调控好课堂 。
3、对于操作后的交流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比如说,一共分几个,要怎么分 。要把( )个桃子分给( )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 )个桃子 。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意识 。
第二,直观表象与数学语言的关系 。帮学生搭架,培养他们数学思维,使其体会直观表象与数学语言的关系 。
第三,要搞清楚数学本身内涵 。在讲课中,要注意考虑数学的问题,比如数学中除法和减法的关系,分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提示学生全分完,让学生体会除法是来源于减法 。
第四,控制课堂时间 。一开始活动的时间稍长,应该把时间缩短,到平均分的时候要时间长 。
第五,平均分中的包含除,一定注意分的过程,时刻提醒学生“分完还剩多少?”为除法的意义做铺垫 。
通过这一次的准备课,让我知道自己离高水平教师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还要不停地努力 。我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完善的自己 。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这是除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以分东西作为感性支柱的 。所以本堂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充分让学生动手分东西,体会什么是“平均分”,感受分东西带来的快乐 。
一、体会“平均分”
在学习第一个红点时,我出示了书中的那幅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两只大熊猫分10个竹笋,应该分几份?怎样分?然后让学生想想如何分竹笋 。本来想学生会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如:分成4个和6个,分成3个和7个等,没有想到全班同学竟全都分成了每只大熊猫分5个竹笋,让我感到很被动 。然后我又通过把10个竹笋公平地分给5个大熊猫,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以后,在后面的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明白平均分的分法也是多样的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等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提高与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