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二 )


二、情境串的教学
将数学问题像串冰糖葫芦一样围绕着“森林聚会”串成串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以下活动,有熊猫分竹笋、小猴分桃子、小兔分萝卜、松鼠分松果 。这些活动全都是在“森林聚会”上发生的,给学生一种整体感和亲切感,另外,将情境串成串,更便于学生系统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活跃,更容易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
三、乐于助人的思想
本堂课从一开始就创设了帮助的伏笔,如请你的小棒来帮忙代替竹笋,小猴子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来帮帮他,小兔子和小松鼠着急了,说:“我们饿了,赶快帮助我们分一分吧”等等,学生们会感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学生,要乐于帮助别人,因为你会感到快乐,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
四、练习设计:
我分了两次进行自主练习 。第一次是在学生帮助熊猫和小猴解决问题后,学生对“平均分”的含义有了初步的体会的时候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判断哪是平均分,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第二次是在帮助小白兔、小松鼠解决问题后进行的,难度加深,使学生较容易接受 。这个练习是让每名同学动手平均画石榴,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建议中提到:让学生摆学具、看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
这部分内容的的教学任务很重,和乘法、平均分都有一定的关联 。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本节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自学来激活学生的内驱力 。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为此安排了几个层次教学:(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这一层次安排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中,每盘放2个 。通过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 。(3)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4)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