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圣人孔子》观后感( 四 )


那么,如何重建校园伦理文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认为,在重建校园伦理文化时应坚持以下教育理念:第一,教育对象是“人”,这就要求“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多样,使他作为其中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存者、技术发明者和创造性的思想者,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第二,教育的方法是“引导”,孔子曾言:“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 。今天的学生教育尤其应注重身教,讲求教学方法,使学生心悦诚服,乐于受教 。第三,教育的原则是“尊重” 。“尊重并不是惧怕和敬畏 。根据它的词根看,尊重意味着能够按照其本来面目看待人,能够意识到他的独特个性 。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皆有值得尊重的人格,为人师者,不宜滥用批评,更不应加以挫伤,鼓励重于责备,引导胜于阻止,随时随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第四,教育态度应是“民主化”,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多做批判性思考 。生活辅导上,教师应处处为学生着想,考虑学生的观点和心理需要,尤其要能以富于人情味的关怀和帮助代替大道理的说教与责难 。第五,教育的目标是“长久的”,教育要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现实的不满足的超越精神以及主动适应未来的能力和品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悟和追求未来生活,进而向更高的生存状态跃迁,使他们“不仅过着快乐的今天,而且为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可爱的,今天的校园伦理文化是可贵的,因此我们必须珍惜和谐师生关系,重建校园伦理以充分发挥教育爱的作用 。
三一般而言,教育的社会功能有三:
【《文化圣人孔子》观后感】一是传播、保存和创造社会文化;二是塑造个人选择与社会化角色;三是整合国家社会的机能组织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施者,自然也应积极地扮演这些角色 。要正视、赋予与扩大这些教师的社会责任,正是重振师道精神,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 。我们知道,教师是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里所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教师常担任先知先觉的角色,其社会责任也较一般人重 。正如总理所说:“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因此,一位教师工作的成败,小者则是误人子弟,影响学生个人的前途与发展;大者则影响到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以及逐渐形成未来社会的理想、制度和规范,有时可以达到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换言之,教师是精神国防,其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是非常重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