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观音文化相关的诗词文赋
枿坐云游出世尘 , 兼无瓶钵可随身 。
逢人不说人间事 , 便是人间无事人 。
不是众生不是相 , 春暖黄莺啼柳上 。
说尽山河海月情 , 依前不会还怅惆 。
休惆怅 , 万里无云天一样 。
佛教与诗歌文化 诗词对联 佛教网 般若文海 新婚别【唐】杜甫菟丝附蓬麻 , 引蔓故不长 。
嫁女与征夫 , 不如弃路旁 。
结发为妻子 , 席不暖君床 。
暮婚晨告别 , 无乃太匆忙 。
君行虽不远 , 守边赴河阳 。
妾身未分明 , 何以拜姑嫜 。
父母养我时 , 日夜令我藏 。
生女有所归 , 鸡狗亦得将 。
君今往死地 , 沈痛迫中肠 。
誓欲随君去 , 形势反苍黄 。
勿为新婚念 , 努力事戎行 。
妇人在军中 , 兵气恐不扬 。
自嗟贫家女 , 久致罗襦裳 。
罗襦不复施 , 对君洗红妆 。
仰视百鸟飞 , 大小必双翔 。
人事多错迕 , 与君永相望 。
安意如的《观音》评价怎么样??关键不在于别人的评价吧.. 看你自己的喜好了如果搬套套来形容改书的话:《观音》是畅销书作家安意如 , 继《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等书之后推出的又一本古典文学赏析随笔 。
《观音》延续了安意如之前古典优雅的创作风格 , 对元戏曲的代表性剧作《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等进行了优美的赏析“观音” , 乍一听上去像是与佛教相关的书 。
但是 , 这本书与佛教并无关联 。
在安意如看来 , “戏”其实是一种独特的“音” , 现在的我们已经和传统戏曲渐行渐远 , 对戏曲的神韵魅力也不甚了解 。
但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来“观看”它 , 通过元戏曲的剧本 , 以文学的方式来捕捉那飘渺而又实在的情感和故事 。
这也是副标题的含义所在:“戏写世道人心 , 人生百态 。
戏也是音 。
观音 , 观世间疾苦繁华 , 声声入耳 , 一一在心 。
”一贯以赏读古典诗词闻名的安意如 , 为何选择了元戏曲呢?与当下戏曲热、昆曲热和电影《梅兰芳》的上映是偶然的巧合吗?其实 , 安意如儿时便经常跟随大人到戏院看戏 , 对戏曲有着特殊的感情 。
她认为 , 在中国古典文学里 , 元杂剧是昆曲的前身 , 元杂剧的魅力堪与唐诗宋词比肩 。
她之所以动了写元杂剧的念头 , 直接的原因在于她感到现代人对戏曲的无知 , 她曾经问过许多人 , 居然很少有人知道《苏三起解》 , 她觉得这是现代人面对中国古典文化、面对戏曲时的一种“集体空缺 , 整体空白” 。
久经思虑之后 , 她决定写一部关于元杂剧赏读的书 , 重新激发现代人对古典文化、对戏曲的兴趣 , 将古人于今人的精神关联提炼出来 。
她认为 , 当下中国人需要的不是古典热的表面流行 , 关键是要有“自信的文化认同和开放博大的包容心态” , 要从精神上找到古时明月照在今人身上的影子 。
这也是她试图通过元杂剧 , 来了解“由儒释道法等多元文化构成的中国文化是如何不完美却和谐的统一在了一起 , 进而影响了数千年来中国人性格的形成”的原因 。
额~~搬来搬去不是我强项... 看你自己选择了
《观音》一书的介绍? 忙碌的现代人 , 有谁曾静静地坐在戏院里 , 领略昆曲软糯的声腔、曼妙的身段?《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 , 也许这些戏名很多人耳熟能详 , 但有谁细细领略过它们的浪漫与传奇?“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 摇漾春如线” , 元杂剧的魅力哪一点比唐诗、宋词逊色?以古典文学随笔闻名的安意如 , 带你畅读元戏曲的美丽与哀愁 。
她着力发掘元代戏曲中体现的人情、人性和自由浪漫的幻美精神 , 将今天的男男女女与古典文学中的人物千丝万缕的情愫牵扯在一起 。
- 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开展传统文化节日教育
-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读后感1000字
- 方太文化读后感锦集
- 铁观音|来姨妈可以喝铁观音吗
-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读后感1000字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读“中国传统文化”有感周记1000字如何写?
- 企业文化宣传标语怎么写?
-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钢琴教育研究怎么写?
- 社团文化节邀请函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