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在线播放( 四 )
要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词 。
[简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 , 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 , 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 , 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 , 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 , 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 , 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 , 将树阴投入水中 , 明暗斑驳 , 清晰可见 。
一个“惜”字 , 化无情为有情 , 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 , 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 , 给绿树以生命 , 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 , 才以水为镜 , 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
三、四两句 , 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 , 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
”时序还未到盛夏 , 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 , 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
一个“才露” , 一个“早立” , 前后...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所有古诗词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 , 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 , 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
读着这些诗词 , 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 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
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 , 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 , 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 , 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 , 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 虽事隔千年 , 却犹如发生在身边 。
一种亲切感 , 也便油然而生 。
选编这三首诗词 , 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学习 , 理解诗词的意思 , 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 ,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 , 背诵、默写诗词 , 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
牧童1.课文简说 。
《牧童》一诗 ,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 , 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 , 还没见归来的牧童 , 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 , 笛声时续时断 , 随风飘扬 。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 , 已是黄昏之后了 , 他连蓑衣也不脱 , 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
诗中有景、有情 , 有人物、有声音 , 这生动的一幕 , 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
2.词句解析 。
(1)“草铺横野六七里 , 笛弄晚风三四声 。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 , 放眼望去 , 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 , 晚风中牧笛声声 。
一个“铺”字 , 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 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 , 更显出了一种情趣 , 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 传达出来了 。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 笛声的悠扬悦耳 , 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
未见牧童 , 先闻其声 , 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
当然 ,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 , 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
(2)“归来饱饭黄昏后 , 不脱蓑衣卧月明 。
”诗人笔锋一转 , 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
把以地为床 , 以天为帐 , 饥来即食 , 困来即眠 , 无牵无挂 , 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 , 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 , 吃饱了饭的牧童 , 连蓑衣都不脱 , 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
是累了 , 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 , 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 , 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 , 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 , 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
-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读后感摘抄
- 电视柜|电视柜如何选择尺寸
- 德祐的门店复制模式——如何快速培养人才? 薄荷曼哥
- 如何看出一个女生慢慢不喜欢你了
- 中介|中介如何知道你跳单了
- 如何阅读德里达读后感精选
- 如何阅读福柯的读后感大全
- 猫|如何布置猫的房间
- 专注力:如何高效做事读后感精选
- 如何阅读克尔凯郭尔的读后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