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对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三 )


―――《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
―――《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
―――《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
―――《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 。
―――《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 。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 。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
―――《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 。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
―――《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
―――《广嗣纪要》明万全
对偶和对仗一样吗? 满意答案热心问友2009-06-09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 。
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 。
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 。
”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 。
”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 。
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
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
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
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
了解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就能一般地区别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了 。
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月牙儿的感言:
对偶与对仗有什么区别??? 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 。
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 。
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
对仗多用于骈体文.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 。
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 。
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
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 。
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