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落花”的意象是什么?( 八 )
”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
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 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
而在这些意象当中 , 寒蝉使我不得不多留点笔墨 , 写下我对于它的理解 ,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 , 一番秋雨之后 , 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 命在旦夕 。
因此 , 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
蝉要花很多年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 而努力后的寒蝉更是多了几分凄冷 ,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 , 南冠客思深 。
”〔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 , 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息 。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 , “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 , 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
以上三类意象只是我国古代诗词意象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 , 从这些意象中 , 我们也不难发现不同的意象在...
诗歌中黄昏的意象 夕阳芳草寻常物 , 解用都为绝妙词——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黄昏意象的相思情节胡花摘要:黄昏意象的原始意象起源于对太阳的崇拜 , 他的意象内涵最先在《诗经?君子于役》中确立为日暮相思的内容 。
经过后世语言不断的丰富发展 , 黄昏意象相思的内涵也不断的丰富发展 , 到了唐宋诗词中 , 这个意象已经完全定型。
关键词:黄昏意象 日暮相思 艰难追求 生命意识 时代气息“音尘自此无因问 , 泪洒川波夕照明 。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 , 黄昏意象是一个重要的惯常语 , 用黄昏意象的诗歌随手可拈 , 光盛唐诗歌中写黄昏意象的就有两百多首 , 可见古人是非常喜欢用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
那么 , 黄昏意象如何而来 , 又如何发展 , 包含了怎么样的情感内涵呢?这篇文章就此内容做一个全面的探讨 。
( 一) 黄昏意象及其嬗变黄昏 , 本来只是作为一个时间名词而出现在中国古书上的 。
《易经?随卦》云:“象曰:泽中有雷 , 随;君子以响晦入宴息 。
”这里“响晦”就是向晚的意思 ,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昏 。
在解释“黄昏”这个词时 , 《汉语大词典》上说:“日已落 , 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
”《大辞典》上说:“太阳将落 , 天色快黑时分 。
”在这里 , 黄昏只是一个冷冰的时间名词而已 , 并未赋予它任何人类的感情 。
而最早赋予它人类感情的是《诗经?君子于役》 。
《诗经?君子于役》描写的是黄昏时分 , 思妇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期盼 。
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到:“傍晚怀人 , 真情真景 。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说:“日落怀人 , 真情实况 , 描写如画 。
晋唐人田家语诗 , 恐无此真实自然 。
”由此确立了思念主题为黄昏意象的原始意象 , 从而开辟思妇怀人的写作主题 。
清代的许瑶光在《雪门诗抄》中评论此诗说:“鸡栖于桀下牛羊 , 饥渴萦怀对夕阳 。
已启唐人闺怨句 , 最难消遣是黄昏 。
”自《诗经?君子于役》之后 , 中国古代文人多借助黄昏这个意象来表现思妇怀人的情感 , 而到唐代尤其如此 。
在先秦文学特别是《诗经》《楚辞》中 , 黄昏意象的相思情感多半表现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思 , 例如《楚辞?九歌》中的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 , 写的就是这种男女相思 。
到两汉以后 , 这种相思内蕴得到扩展 , 已经不限于表现男女恋情 , 而且包含了游子征人对亲朋好友的乡思乡愁 。
比如吴迈远的《胡笳曲》:“日当故乡没 , 谣见浮云阴 。
”许庭的《临江仙?咏柳》:“夕阳影里 , 愁煞宦游人 。
”不仅相思这个主题的内蕴随时代而不断扩展 , 黄昏意象的其他内蕴也随着古人语言的发展 , 心理变化而不断得到充实 , 由最初的相思主题发展到《楚辞》里求索的主题 , 其后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 , 黄昏意象早不限于相思和求索这两大内容了 , 对生命的感悟对时世的领悟都是这个意象所包含的内容 。
- 散文诗两首
- 聪明却孤单的孩子:利用“执行功能训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读后
- 如果人生只剩三个月
- 待老
- 王长杰医生提醒治疗子宫腺肌症要纠正“宁可用激素,也不喝这个中
- 子宫腺肌症病人为何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试中药心不死”这想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什么时候到武汉巡演2022
- 无法选择的“人生剧本”
- “大无畏者”恶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