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落花”的意象是什么?( 九 )


在古代诗词中 , “黄昏”意象不仅在内容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 它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断的变化的 。
由《诗经?君子于役》中我们可以看到 , “黄昏”的原始意象是起兴的作用 。
人生于大自然中 , 则天地与我有情 , 自然中的草木鸟兽 , 日月山川及人为器物 , 都是先人以之入诗的素材 , 造成了自然鲜活中的混沌意象 , 外在自然景物引发了创作的因子 , 表现先民对纯粹自然美的普遍而深厚的感受 , 诗歌也自然起兴 。
《诗经.君子于役》对牛羊鸟等黄昏的自然景物描写是如此自然生动 , 面对此景 , 思妇怎不油然生情!到《楚辞》之后 , 黄昏意象已由兴的作用转向隐喻象征作用 。
诗人的愤怒与不满郁结于心 , 碍于外界压力 , 不能明白晓畅的抒发 , 只好借意象来委婉的表达 , 特别是对时空情境的感伤 , 对时间无法把握的惶恐有时间隔离的伤痛都只喜欢借黄昏的描写来表现 。
自古以来 , 时间和命运几乎都是相连的 , 作品中常见以时间更迭空间的转换来暗示生命的无常 。
或以时间之流的不可抗拒 , 空间的变化来象征命运力量的可怕 。
例如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 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 。
”就是以“黄昏”这个时空意象暗示生命的无常 , 美好事物的无法掌控 。
黄昏的隐渝性意象在唐代用得不是很多 , 李商隐是比较特别一个诗人 。
唐代最常见的黄昏意象是情感性意象 。
这也得益于唐代语言的极度丰富 , 诗歌技巧的高度发达 。
在唐代诗人笔下 , 黄昏这个意象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意象 , 他常常和春、秋、山、古道荒城、落花衰草等等枯败意象结合 , 旨在展示自然物与人化自然的盛时已过 , 凋敝满眼 。
黄昏之景渗透了无限伤心 , 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痛苦不堪的心境 , 诗人之情与黄昏之景达到了高度统一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
”岁月悠悠 , 历史上的杰出诗人名士都随风而逝了 , 可是他们在夕阳黄昏下的吟唱却千古不衰 。
黄昏作为一个带有浓郁的伤悼气氛的意象被广泛的使用 , 深入人心 。
(二)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黄昏意象表现出的日暮途远的艰难追求“达则兼济天下 , 穷则独善其身“ , 中国文人深深受到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 , 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投入到政治进取上 。
而黄昏作为时不我待的参照物 , 催动着诗人惜时进取 。
《离骚》:“吾令曦和弥节兮 , 望崦嵫而勿迫 。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此诗歌中 , 屈原通过...
古典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属于哪一分类意象:其实是诗人的一种境界 , 这就是由景而发或由事而发的一种表现 , 诗人对事物的理解高度就是从意象中表现出来 。
譬如: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 , 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 , 行乐须及春 。
李白的这首诗实际上是说自己对月独酌 , 而表现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可见诗人在意境中的造诣之深 。
中国古诗歌中常用的意象有五十多种 , 如: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 , 思乡之愁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唐李白《静夜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南唐李煜《虞美人》) 3.以折柳表惜别 。
“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 , 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 , 年年柳色 , 霸陵伤别 。
”(唐李白《忆秦娥》) 4.以“蝉”喻品行高洁 。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 , 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 。
谁为表予心 。
”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