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最近看到一段话刷屏了,主要是某发言人在公开场合用了这句话,而很多国人并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和意思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它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 。有了问题,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文化-名句
这句话出自亚圣孟子《孟子离娄上》第四章,而《孟子离娄上》一共有二十八章,《离娄上》属于中华传统文学书籍《孟子》的下半部,这下半部发挥孔子思想的精神,具体而微,并且深入又广阔地阐释了中华悠久的文化传统 。主要阐述君道、臣道、师道、友道,以及士大夫百思特网、知识分子立身处世、做人做事的大原则,也就是所谓的伦理之道、人伦之道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文化-中华古风
《离娄上第四章》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永言①配命,自求多福 。』”
主要意思是:“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亲近,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仁爱;管理别人,却管理不好,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明智;礼待他人,却得不到别人回应,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够恭敬 。凡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他 。《诗经》说:'与天意相配的周朝万岁呀!幸福都得自己寻求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诗经》
古人说:“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我们的社会,国家是一个大的集合体,上至领导,下至百姓,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反求诸己”,那么,建设和谐地球就不是一句空谈 。如果遇事都是互相埋怨,推诿扯皮,把责任尽往别人身上推,那么,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当别人对我们不尊重了,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对别人没有至诚的恭敬心,一定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 。有人说,人际关系真是太复杂了,其实不然 。只要我们时刻存有“爱人敬人”之心,时刻“反求诸己”,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所以人与人相交往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而且这一门功课可能你学一辈子都还觉得不够,所谓“人情练达皆文章”,但是也有一个核心,只要你能处处替人着想,相信你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百思特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就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百思特网人”,也能够做到礼让、忍让、谦让的功夫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孟子名句
而对于某些国家的搞笑行为,我觉得用第十章和十六章中的话来说更加贴切,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一个人的品格决定他做事的态度,而这个人代表某个集体的时候,他的行为就决定了这个集体的前进方向!只知道欺侮、强夺,舍弃仁义、是非,这样还能有什么前途可言?
《离娄上第十章》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释意:「谦恭的人不会欺侮他人,俭朴的人不会强夺他人 。有些国君一味欺侮,强夺他人,还唯恐别人不顺从自己,怎么能做到谦恭、俭朴呢?谦恭、俭朴这两种美德难道能用声音和笑脸做到吗?」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文化-名句
《离娄上第十六章》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释意:「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有所言谈;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有所作为 。言谈破坏礼义叫做自己残害自己,自以为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叫做自己抛弃自己 。仁是人们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们行为最正确的道路 。空着安适的住宅不去居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去行走,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