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 二 )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 。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
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的月宫之谜 。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文本 。早期的记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是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要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了仙,却被罚变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宫捣不死之药 。后来这个故事逐渐演化出许多优美婉转的新情节,如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 。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因此得以安居乐业 。不料,被射落的九个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 。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 。后来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当机立断将药一口吞下 。随后,嫦娥就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妻子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有些地方传说中秋节就是这样形成的 。
吴刚伐桂

【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天界后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一说他学仙不百思特网够专心,天帝为锤炼他的心志,罚他砍桂树,并允诺如果砍倒,即可成仙 。于是吴刚便在清冷的月宫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砍下去 。
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原是道教掌故之一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服用这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代文人写诗作词,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反抗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起义成功后,朱元璋高兴地传下口谕,每年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
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


有关中秋节的佳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云山行处合,百思特网风雨兴中秋 。高适《送魏八》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 。慧霖《闰中秋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