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水墨画的诗句有哪些?( 四 )


春天的江水清沏澄碧胜过春天 , 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 。
人人尽说江南好 , 游人只合江南老 。
春水碧于天 , 画般听雨眠 。
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 , 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 。
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 , 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
垆边人似月 , 皓腕凝霜雪 。
未老莫还乡 , 还乡须断肠 。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与品位 山水画境界山水画:灵山静水香岸泊舟隋唐伊始 , 中国山水画便有了独立的分科 , 自此山水、人物、花鸟 , 成为传统中国绘画熠熠生辉的三大艺术科目 。
而山水画不仅是世界艺术丛林中独特的风景 , 也承载着中国人文领域里最为深邃的寄托 , 伴随着中国艺术走过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 。
应该说 , 中国山水画得到大的发展 , 与“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 , 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宗白华语)”有莫大的关系 。
文人终于找到了一种独特的道白语境 , 在用笔墨描摹自然山水之际 , 倾吐内心中无限的天地爱恋和优雅韵致 。
北宋大画家郭熙把山水比喻为“春山淡冶如笑 , 夏山苍翠如滴 , 秋山明净如妆 , 冬山惨淡如睡” , 这简直就是辛弃疾所写的“我看青山多妩媚 ,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在与自然顾盼之间 , 艺术家拟人化了山川湖泊 , 艺术生命由此与山河大地融为一体 。
南宋画家马远有一幅《苇岸泊舟》 , 意境深远 , 极富趣味 。
画的远处以非常简约的笔法 , 寥寥淡染几笔远山 , 勾勒出平远的景色 , 近处一叶孤舟 , 几片苇草 , 水岸在即 , 满目萧疏 。
一白衣人蜷缩在小舟之上 , 痴痴地凝望着远处的半壁山水 。
整幅只有上、下两段内容 , 全画无多着墨 , 大幅度地留白 , 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空阔的寄望 , 衬托出当时作者委身江南偏安一隅的忿懑情绪以及对远方故园的深深的思恋 。
被后世画家称之为“马一角”的马远 , 善于以小见大 。
他不用常规画法的全景式构图 , 而是采用一种主观式的截景方式 , 省略掉一切与主题无关的元素 , 这是一种多么智慧的选择!这种高超的裁剪式手法提炼自然 , 妙造自然 , 一切都是为了弘扬主旨 , 一切都成就了主题的衬托 。
心境跃然于尺幅之间 , 意趣流露在点画之外 , 巧妙地把诗情画意尽情地倾诉出来 。
画中岸边芦苇 , 看似疏杂无致 , 实际上是画家内心的流露 。
荒野的此岸不是真正可以停靠的地方 , 画家所要寻找的那种充满香气的世界在远方 , 在彼岸 , 在山的那边 , 那世界光明无尘 , 万物澄澈 , 纵使世间遍寻不着 , 也要在心宇中营构这样一个理想空间 。
这幅画中小舟仿佛成了主角 , 停泊在岸边不远处 , 如同乘舟者的容与不进的心情 。
纵观山水画史 , 小舟似是历代画家不可或缺的元素 , 几乎成为了灵山静水意境中的眼睛 。
小舟是自由的 , 可以顺流而下 , 可以逆流而上 , 可以随着水面起伏荡漾 , 也可以在光风霁月的秀色山水中居停 。
小舟是孤独的 , 就像人站在宇宙中间一样 , 渺茫得如同一粒微尘 。
小舟是高华的 , 是画家心灵的映衬与魂魄的返照 。
然而这小舟有时候又是入世的 , 像柳宗元写的“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 小舟上面载着渔翁 , 他们的用意不是钓鱼 , 而是像周朝的姜尚一样 , 得到知音的欣赏!文人不仅仅是具有出世的情怀 , 更多的是希望能够为壮丽河山和芸芸众生奉献自己的才华和心智 , 小舟是随时可以起航的 , 扬满风帆地完成历史赋予的责任担当 。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