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诗句有哪些?

《纪行诗》
明·马欢
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 。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 。
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青螺 。占城港口暂停憩,扬帆迅速来?婆 。
?婆远隔中华地,天气烦蒸人物异 。科头裸足语言侏,不习衣冠疏礼义 。
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 。南金异宝远驰贡,怀恩慕义摅忠诚 。
?婆又往西洋去,三佛齐过临五屿 。苏门答剌峙中流,海舶番商经此聚 。
自此分船往锡兰,柯枝古里连诸番 。弱水南滨溜山国,去路茫茫更险艰 。
欲投西域遥凝目,但见波光接天绿 。舟人矫首混西东,惟指星辰定南北 。
忽鲁谟斯近海傍,大宛安息通行商 。曾闻博望使绝域,何如当代覃恩光 。
书生从役何卑贱,使节叨陪游览遍 。高山巨浪罕曾观,异宝奇珍今始见 。
俯仰堪舆无有垠,际天极地皆王臣 。圣明一统混华夏,旷古于今孰可伦 。
使节勤劳恐迟暮,时值南风指归路 。舟行巨浪若游龙,回首遐荒隔烟雾 。
归到京华觐紫宸,龙墀献纳皆奇珍 。重瞳一顾天颜喜,爵禄均颁雨露新 。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捍卫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如果没有强大的水师和人民的支持,郑成功是不可能收复台湾的 。这也说明17世纪我国船舰性能、航海技术的先进和发达 。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诗句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
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郑和下西洋》故事发生在明朝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的南京、太仓以及郑和下西洋所涉足的部分亚非国家与地区 。
奉明成祖朱棣钦命六度出使西洋的郑和,统率船队返京述职途中,感慨二十年来率舟师结好善邻遍访异壤的经历,期冀领圣命再涉重洋,迎他而来的却是夏尚书宣旨禁海的圣命,和航海文案图籍一概查缴销毁的严令 。
然而,几下西洋的般般经历,刻骨铭心—— 初涉汪洋,朱棣钦赐“和”字巨幡; 汹涛无际,郑和情怀万里; 水手寂寞,郑和与他们玩起麻将; 南洋异域,随船宫廷乐工幽兰误饮毒汁,使情同兄长的郑和免遭劫难,令衔仇女扮男装欲害郑和的秦娥愧赧无地; 西洋古国,郑和宫廷坦诚示好,挫败明朝叛将挑起异国交兵的阴谋; 新皇登基,再宣钦命:开洋——!开洋——! “和”字圣旗再度高扬! 年届花甲的郑和率领船队,乘着好风好雨再下西洋,成就人类历史上的辉煌壮举 。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诗句有哪些?

12个成语描写郑和下西洋的作文三百字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 永乐三年(1405)五月己卯,“中官郑和等赍敕往谕西洋诸国”;五年(1407)九月壬子,“太监郑和使西洋诸国还,械至海贼陈祖义等”.永乐五年回加不久复受命出使西洋,永乐七年(1409)回国.第三次奉命出使,至永乐九年(1411)六月乙巳,“内官郑和使西洋诸国还,献所俘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并真家属”.第四次,据《明成祖实录》卷86载,永乐10年(1412)“十一月丙申,遣太监郑和等赍敕往赐满刺加、爪哇……诸国锦绮纱罗彩绢等物有差.”实际上该年郑和并未成行,而是驻军长乐县十洋街,并奏建长乐南山行宫以为官军祈报之所.第二年(1413),又重修长乐南山三峰塔寺;4月,“道出陕西,求所以通译回语可佐通信者,乃得西安羊市大清真寺掌教哈三.”直至这一年冬天,郑和才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等国.永乐十三年(1415)七月癸卯,“郑和等第四次奉使西洋等国还.九月壬一寅,郑和献所获苏门答刺贼首苏干刺等于行在.” 第五次,永乐15年(1417)五月十六日,郑和在泉州伊斯兰教灵山圣墓行香并勒石纪念,不久即统帅舟师下西洋;永乐十七年(1419)七月戊午,“官军自西洋还”,受到成祖的赏劳.第六次,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癸巳,“郑和等第六次奉使西洋诸国”;永乐二十年(1422)八月壬寅,“中官郑和等使诸蕃国还,暹罗、苏门答刺、阿丹等国悉遣使随和贡方物.” 第七次,宣德五年(1430)六月戊寅,“遣太监郑和等赍诏往谕诸番国”.这时,郑和已所届花甲.宣宗诏谕下达后,郑和并未立即成行.第二年(1431)正月,他在太仓刘家港天妃宫刊勒《通番事迹碑》;十一月,又在长乐南山寺刊立《天妃之神灵应碑》,并“驻泊兹港,等候朔风开洋”.直到这一年的十二月九日,他才率船队出五虎门,正式起航.宣德八年(1433),郑和“奉使历忽鲁谟斯第十七国而还”.不久,约在宣德十年(1435),他默默地在南京辞世,终年65岁.郑和墓在南京市南郊牛首山南麓,当地群众俗称“马回回墓”.其后裔自明清以来世代相沿,定期来这里祭扫,从未间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