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茶的诗句( 五 )


徐安生的“夏日浑意酷暑 , 堪爱酒杯棋局甲 , 写诗人全神贯注于“酒杯棋局”之中 , 自得其乐 , 极富有生活情趣 。
文森的酒诗“何期今日酒 , 忽对故园花”写出...
我国古代有哪些和茶有关的诗词宋代苏轼 《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 , 自临钓石取深清 。
大瓢贮月归春瓮 , 小杓分江入夜瓶 。
雪乳已翻煎处脚 , 松风忽作泻时声 。
枯肠未晚禁三碗 , 生听荒城长短更 。
卢仝 , 自号玉川子 , 爱茶成癖 , 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 , 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 , 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 , 军将打门惊周公 。
口云谏议送书信 , 白绢斜封三道印 。
开缄宛见谏议面 , 手阅月团三百片 。
闻道新年入山里 , 蛰虫惊动春风起 。
天子须尝阳羡茶 , 百草不敢先开花 。
仁风暗结珠蓓蕾 , 先春抽出黄金芽 。
摘鲜焙芳旋封裹 , 至精至好且不奢 。
至尊之余合王公 ,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 , 纱帽笼头自煎吃 。
碧云引风吹不断 , 白花浮光凝碗面 。
一碗喉吻润 , 二碗破孤闷 。
三碗搜枯肠 , 惟有文字五千卷 。
四碗发轻汗 , 平生不平事 , 尽向毛孔散 。
五碗肌骨清 , 六碗通仙灵 。
七碗吃不也 ,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蓬莱山 , 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
山上群仙司下土 , 地位清高隔风雨 。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 堕在颠崖受辛苦 。
便为谏议问苍生 , 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 。
它以神逸的笔墨 , 描写了饮茶的好处 , 为世人称奇 。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 , 独自煎茶品尝 , 茶汤明亮清澈 , 精华浮于碗面 。
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 , 吹也吹不散 。
诗人刚饮一碗 , 便觉喉舌生润 , 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 , 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 , 精神倍增 , 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 , 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 , 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 , 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 , 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 , 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 , 飘飘然 , 悠悠地飞上了青天 , “蓬莱山 , 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 , 高雅的立意 , 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 , 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 , 来试人间第二泉 。
”“明月来投玉川子 , 清风吹破武林春 。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 , 文人尤爱引用 , 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 以教吹去月轮旁 。
”卢仝的号玉川子 , 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 , 君合前身老玉川 。
”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 , 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 , 百草不放先开花” , 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 , 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
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
百草让为灵 , 功先百草成 。
甘传天下口 , 贵占火前名 。
出处春无雁 , 收时谷有莺 。
封题从泽国 , 贡献入秦京 。
嗅觉精新极 , 尝知骨自轻 。
研通天柱响 , 摘绕蜀山明 。
赋客秋吟起 , 禅师昼卧惊 。
角开香满室 , 炉动绿凝铛 。
晚忆凉泉对 , 闲思异果平 。
松黄干旋泛 , 云母滑随倾 。
颇贵高人寄 , 尤宜别柜盛 。
曾寻修事法 , 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 , 姓胡氏 , 潭之益阳人 , 出家大沩山同庆寺 , 复栖衡岳东林 , 自号衡岳沙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