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离家不舍的诗句( 六 )


成就是用时间换来的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8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2年:弥尔顿写《失乐园》花了21年:伟大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整整花了40年的功夫 。
6.滴水穿石一滴从岩石滴下来的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长年累月地滴,却能造成奇迹 。
桂林的山洞中有不少长如石柱、蔚为奇观的石钟乳,就是岩石滴水的含有物历数万年的积累而形成的 。
7.会走路的“黑板”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
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 。
“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 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
8.牛顿忘记吃饭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 。
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 。
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 。
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 。
”9.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精于修改自己文章的人是很多的 。
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曾反复修改七次 。
马克思宁肯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把未经加工的著作遗留于身后 。
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
一天,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福楼拜,看见福楼拜桌上每页文稿都只 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很是不解 。
福楼拜笑了笑说:“这是我的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只写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 。
”10.程门立雪北宋杨时仰慕程颐的学问,到洛阳拜程颐为师 。
当他到程颐家中求教时,程颐正静坐睡觉 。
杨时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等候 。
当时大雪纷飞,寒气逼人 。
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一尺深了 。
后来,人们就用“程门立雪”来比喻学子毕恭毕敬就学师门 。
11.邯郸学步燕国有个人听说赵国人走路姿势很好看,就来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 。
结果,他赵人走路的姿势没学会,连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
这个故事比喻盲目模仿,结果把自己固有的本领、特色也丢了 。
12.王羲之苦练书法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刻苦练习书法 。
相传他在绍兴兰亭“临池学书”,苦练了20年 。
由于他经常在池里洗笔刷砚,竟把池里的水染黑了 。
有一次,他的儿子王献之问他写字的秘诀,他指着家里的十八口水缸说:“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写字的秘诀了 。
”王献之真的把十八口缸水写完了,果真也成为了大书法家 。
13.梁启超的读书法其一,读书要分专精和博览两类 。
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 。
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间不够用,不能博取资料 。
其二,有些书要熟读成诵,如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 。
其三,要做读书笔记 。
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形容离家不舍的诗句】

14.要重视讨论我国古代学者是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