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斜”在古诗中的读音( 二 )
古代诗词中“杯”字的读音.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古人写诗押韵当然不是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来的,而是按照平水韵,从隋朝到清朝读书人写诗都是按照平水韵押韵的,虽然后来很多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但是写诗依然按照这个押韵,平水韵订立之初同一韵部的音应该是相同的,看一下平水韵大部分字的读音就可以理解了 。
在平水韵中,“杯”这个字是上平声十灰韵部,主要单字如下:十灰平声 来 开 台 才 苔 哀 台 埃 哉 莱 材 猜 栽 裁 胎 灾 垓 腮 财 孩 咍 皑 该 荄 骀 毸 呆 陔 抬 能 [详注1]徕 [lái]鳃 炱 鲐 才 騋 颏 儓 唉 [āi]崃 侅 菑 [zāi]思 [音腮 。
多须貌 。
]郲 咳 [咳笑]赅 台 剀 薹 祴 峐 欸 [《说文》訾也 。
一曰然也 。
又叹声 。
]偲 [cāi]胲 邰 鶆 絯 [gāi]敱 [ái]箂 涞 俫 隑 跆 愢 籉 倈 鯠 斄 嵦 懛 毐 揌 毢 麳 梾 台 猍 旲 婡 渽 啋 睵 郂 賳 孻 硙 唻 溾 箈 烗 輫 琜 豥 珆 嬯 奒 庲 由此可见,“杯”这个字古代应该是ai音 。
列举几条,大家 诗词 读音 最常泛,或最易泛还不查觉的错误! 一、首先关注诗歌的题目 在诗歌鉴赏中,对诗歌的题目进行关注,有时会获得出乎意料的帮助 。
如李白的《送友人》这首诗的诗题就直白地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作,再对诗歌的内容细加分析,我们就清楚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惜别之情 。
再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题名点明时间、地点,为我们理解内容作了铺垫 。
白朴的《天净沙·秋》题名交代了作者所描写、咏叹的季节,为我们的分析指明了方面 。
可见,分析诗歌不能忽略从题目入手 。
二、其次关注诗歌的作者 诗歌作品是作者在特定时期思想感情的反映,它离不开诗人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也离不开产生诗作时具体环境和事件的刺激 。
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是王安石在推行新法受到挫折,辞去宰相职务,回到金陵家中闲居时所作 。
当时的王安石绝口不提国事,终日的游山玩水,关心农事 。
诗歌描写了诗人所居住的乡间优美的自然景色和闲适的乡村生活,反映了诗人在辞去一切杂务退隐后的淡泊与宁静的心情 。
不了解作者的这段经历,也许你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在褪尽繁华过后的悠然与宁静,也许也就将这首诗当作是一首普通的描写山村景物的诗歌来赏析 。
另外,分析诗歌,如果能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也会对我们鉴赏诗歌带来一定帮助 。
如我们了解了苏轼“词开豪放一派”,那么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志在杀敌卫国的爱国热情和豪迈的英雄气概就易如反掌了 。
了解了李清照的词婉约凄切,那么理解《一剪梅》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又有何难处呢? 当然也应该注意的是,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
比如苏轼是北宋豪放词派之首,但是他的诗作《饮湖上初晴后雨》却是写得清丽温婉 。
三、再者用想象和联想手法去理解诗歌 诗人创作诗歌的重要手段是想象和联想,运用想象和联想来创造意象 。
那么,要理解诗歌,也要凭借想象和联想 。
这些想象和联想很可能对深入理解诗词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在理解这句诗句的时候,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马上就会在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景象“沉船旁边,有千舟扬帆驶过;老病倒下的枯干前,有万树郁郁葱葱”,再展开联想,作者不会只是在说“沉舟”和“病树”吧?对了,应该说的是作者本人对未来人生的一种信念 。
再联系之前对仕宦沉浮、世事变迁的感慨,我们读出了作者情感的转变,也读出了作者在困境中坚忍不拔的意志 。
诗词的基本常识和朗读的基本要求诗词常识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
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
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 。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
- 聪明却孤单的孩子:利用“执行功能训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读后
- 如果人生只剩三个月
- 待老
- 王长杰医生提醒治疗子宫腺肌症要纠正“宁可用激素,也不喝这个中
- 子宫腺肌症病人为何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试中药心不死”这想
- 无法选择的“人生剧本”
- “大无畏者”恶作剧
- 不同凡响的“御者”
- 赚“以后的钱”
- 也说“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