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摘抄的短古诗及长赏析5篇

一、《问刘十九》
1、原诗: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赏析:
《问刘十九》 。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 。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一定会立刻命驾前往 。于是,两位朋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 。也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明亮 。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色,发出了甜美和谐的旋律……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 。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练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 。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
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进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
二、《行宫》
1、原诗: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2、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
从诗的内容上看,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 。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时间地点则是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之时 。从天宝至贞元,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 。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 。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 。
三、《春晓》
1、原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2、赏析: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
四、《鸟鸣涧》
1、原诗: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2、赏析: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 。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 。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 。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读者联想的 。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 。“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 。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
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原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2、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