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思考( 二 )


2、人格异常 。人格异常,又称病态人格 。通常主要有两种表现:其一,反社会人格 。这类学生表现为高度的利己主义,自我中心主义,自尊心极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情结不稳定,对人冷酷无情,以损人利己为乐,有很强的占有欲和攻击性 。其二,偏执性人格,这类学生表现为主观固执,敏感多疑,狂妄自大,妒嫉心强,常将自己的过失和受到挫折归咎于他人或推诿于客观原因,常与其他人发生口角,人际关系不和谐 。
3、代沟障碍 。代沟障碍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以前对父母又变为理解期,,40岁以前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才会真正了解认识自已的父母 。在现代社会代沟表现得极为明百思特网显、剧烈 。代沟双方心理承受力都异常脆弱,互相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尤其是年级较大的人们,死活看不惯有些年轻人穿的奇装异服,说起话来,大话多,身上穿的名牌多……等等 。比如在调查中其中有一题让同学们谈谈早恋的看法,同学们都能大胆直白地说了自己的看法 。我听完就难以接受 。女生说如不被男生追求,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是否我长得不够靓,是否我不优秀,是否……?男生说如我与几个女生交往,那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有本事 。其实代沟是根本无法也没有必要去缩减和消除,只有顺其自然 。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主要特点

(一)心理不健康者比例较大
近年以来,学术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不同研究框架下的、大量的统计数据无一不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一项针对浙江四所高校的统计分析认为,大学生中“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基本掌握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45.13%,而47.51%的大学生只是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所了解 。80.38%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基本健康,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一般的学生达到60.24% 。”,排在前3位的是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 。

(二)心理不健康者比例逐年增长的趋势
资料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天津市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在全市5万大学生中,16%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即80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主要是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神经性抑郁症和情感危机等 。同时期国家教委对12.6万大学生调查发现心理疾病发病率高达20.23% 。进入1990年以后,这一比例在大学生中又增加了 。此外,由于恋爱、学业、人际关系原因自杀的学生也年年增加 。正如前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日趋多元化发展,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象牙塔”式的清静之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面临更大的挑战 。

(三)表现形式多样产生原因也较复杂
宏观地讲,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习、就业、恋爱、社交等几个方面 。事实上,这种影响机制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许多 。研究表明,“在敌对性、恐怖与偏执上,女性比男性更为突出”,“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优于非独生子女”,“非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状况优于经济困难学生 。”根据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的统计,求询者的大学生中以神经症性障碍占大多数,高达69.4%,人际关系和环境适应问题占14.5%,重性精神病和心身障碍占12.1% 。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症状
(一)神经症
神经症也叫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削弱人的适应能力的中等严重程度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神经症有五种 。(1)焦虑症 。焦虑症是人体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 。具体来说,个体因担心达不到预期目标,有可能丢失有价值的东西,致使自尊、自信受到威胁而紧张不安,由此产生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消极情绪状态 。大学生在学习、择业、交友、恋爱、成才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大多有强烈的焦虑反应,长此下去,极有可能形成焦虑性格 。学生的焦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来源并非现实的威胁,而是来自内心,通常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 。主要表现在自我焦虑与考试焦虑两个方面:自我焦虑——青年时期比任何年龄更关注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学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 。考试焦虑——进入大学的大部分同学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都较为突出,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以及面对暂时的成绩排名落后的现象,部分同学无法适应,无端担心考试失败,进而产生考试焦虑情绪,不能自我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