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湖南有关的诗句( 二 )


城郭恰临潇水上,山川犹是柳侯余 。
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
欲买愚溪三亩地,手拈茅栋竟移居 。
《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供参考 。
...
有关湘江的诗词 1.《渡湘江》朝代:唐代|作者: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
2.《秋宿湘江遇雨》朝代:唐代|作者:谭用之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
3.《湘江曲》朝代:唐代|作者:张籍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
4.《湘江秋夕》朝代:唐代|作者:杜荀鹤三湘月色三湘水,浸骨寒光似练铺 。
一夜塞鸿来不住,故乡书信半年无 。
5.《晚泊湘江》朝代:唐代|作者:宋之问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 。
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 。
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
湖南"三湘四水"中的"三湘"是指哪三湘?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 。
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这基本取得了共识 。
但对“三湘”一词的理解却各有不同 。
据考证,“潇湘”一词始于汉代 。
《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 。
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 。
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 。
而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 。
究竟何为“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
但是以上三种说法都各有缺陷,似乎都无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 。
据《水经注》称:“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 。
广西北部地区,在汉代属零陵郡管辖,始安县即现在广西的兴安县 。
阳海山现称阳朔山,阳朔山立有一块“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东北流去,漓水向西北流去,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人们通称“漓湘” 。
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与发源于九疑山的潇水汇合后向北奔流,这一段为湘水中游,称“潇湘” 。
潇湘二水滚滚流到衡阳,与蒸水合流,为湘水的下游,称蒸湘 。
从而将“漓湘”、“潇湘”、“蒸湘”统称“三湘” 。
这里暂且不论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但这种说法的明显缺陷是没有涵盖湘西北大片土地 。
第二种说法将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 。
但湘潭、湘乡、湘阴分布在湘北、湘中,也无法概括湖南全省 。
第三种说法将“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 。
虽然这种说法比前两种说法涵盖的地域范围要广,但又把湘中、湘东遗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
不过还有一种本人比较赞同而又少见的说法,那就是用“三湘”作为“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 。
众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长的河流,流经湘西,注入湘东,而湘水流经长沙、湘阴后与沅水汇合,可以说是湘水的下游,称“沅湘”也是无可非议的 。
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怀沙》里说:“浩浩沅湘,分流汨兮 。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
”在《离骚》里也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
”唐代戴叔伦也有“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
”的诗句流传在世 。
由此可见在古时就已有“沅湘”之称 。
而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并且漓水与湘水既不同源也不同水系,漓江发源于兴安的猫儿山,向南流入珠 江,属于珠江水系 。
湘江发源于桂林东面的海洋山,向北流入湖南,属于长江水系 。
因漓江水量小,但水位高,湘江水量大,但水位低,两条江落差有32米 。
为了将湘江水引入漓江,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灵渠来合流,然后将水通过北渠注入湘江,通过南渠注入漓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