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为的诗句( 五 )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 。
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
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
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 。
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又说:“忧思成疾,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 。
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 。
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
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 。
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 。
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 。
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 。
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
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 。
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 。
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 。
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 。
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 。
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 。
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
-------------------------------------------------------------------------------- 2 回复: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安西,安西都护府 。
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 。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送别曲,流传很广 。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 。
历代留...
心累的诗词1.一生百年凡尘苦,风华燃尽指间输 。
人间岁月尽虚度,崎岖坎坷走迷途 。
梅傲寒霜香如顾,旭日依旧东方出 。
回首前世无为路,心力衰竭神形枯 。
——《芳华》唐:张华2.心累犹不尽,果为物外牵 。
偶因耳目好,复假丹青妍 。
尝抱野间意,而迫区中缘 。
尘事固已矣,秉意终不迁 。
——《题画山水障》唐:张九龄3.不易识蓬瀛,凭高望有程 。
盘根出巨浸,远色到孤城 。
隐隐排云峻,层层就日明 。
净收残霭尽,浮动嫩岚轻 。
——《府试莱城晴日望三山》唐:许彬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
——《明日歌》明代:钱福5.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
——《赠卫八处士》唐代:杜甫6.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
——《梦李白》唐代:杜甫7.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
——《樛木》先秦:佚名8.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
诗万首,酒千觞 。
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
——《鹧鸪天·西都作》宋代:朱敦儒9.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